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佛企在肯尼亚投资3100万美元建肯尼亚最大陶瓷厂

  2016/9/12  [访问本页PC版]

    用人实现本地化或将招印度人做中层管理

    在整个特福陶瓷厂的建设工地上,无论是设备安装、设备调试、材料搬运等岗位随处可以看到肯尼亚当地工人的忙碌身影。

    边程介绍,特福陶瓷厂第一条生产线建设和投产期间,大约需要400多名工人,除了少量中方外派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其余工人均在肯尼亚本地招募。边程说:“当地用工成本较低,而且雇用当地工人还有利于加强品牌的亲和力,有利于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建设。”

    目前,公司的管理层主要还是中方外派的人员。边程表示,未来陶瓷厂的中层管理人员或将招募一些印度人。他认为,印度人在外国打工的历史比较悠久,甚至比中方人员更具国际化视野,而且印度人的英文很好,在肯尼亚这个官方语言为英语的国家,不需要配备翻译。

    特福陶瓷厂项目总经理李瑞钦谈在肯尼亚投资:

    水电等能源配套不够完备

    投资有优惠但政策落地难

    记者:虽然特福陶瓷厂项目建设推进比较快,但是作为肯尼亚纯外商投资的项目,在建设推进中是否存在一些挑战?

    李瑞钦:在这边推进项目受到的挑战还是挺多的。首先,我们从肯方购买土地之后,“三通一平”工作都要投资方自己跟进。其次,整个非洲的工业化水平低,推进工业项目的核心要素也比较欠缺,水、电等能源配套不完备。

    记者:那么特福陶瓷厂在项目推进以及投产后,如何保证水电供应?

    李瑞钦:在电力供应方面,我们只能靠建设施工团队逐项攻破。在刚开始建设厂房需要用电时,我们需要自己种电杆拉电线从很远的地方将电驳接过来。在用水方面,由于这边没有自来水管网,项目建设需要用到的水均需我们委托施工队帮忙打井,目前我们已经打了三口井。

    记者:工业项目建设推进的话,肯尼亚当地的环保要求高吗?环评工作要怎么推进?

    李瑞钦:肯尼亚工业项目的环评要求其实还好,但是一些法律和程序上的要求较为严格,比如你申请建设的工业项目环评申请必须要在当地登报公示,征求大众的意见,若大众有反对意见的话,需要向公众详细回应。在此过程当中,也需要与当地政府做一些密切的交流,展示项目在环保方面将有哪些预防措施。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