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陵川以前的陶瓷业竟如此火爆!2017/11/13 [访问本页PC版]【 www.FsTaoci.Com 】据县志记载,陵川的陶瓷生产始于汉代:“汉,邑人烧制陶瓷。”可新的考古发现表明,陵川不仅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便有了人类居住,而且在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古人类便开始了陶器制作与使用。在已出土的古人类遗址中,发掘出人类与动物化石、石器和陶器碎片等。有无陶器碎片,是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分方法之一,也是两个时代的分水岭。民国时期,有外地大学生在陵川发现,在现在的窑庄、东壁、安阳等地方,遗留有古人类烧制的古土陶碎片。建国后,山西省考古人员也在考古中发掘出古人类的火烧灰烬,比较先进的石刀、石斧等,特别是发现了古土陶碎片,证明陵川地区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地之一。这些出土文物,现存于山西省博物馆内。在后来的考古中,在陵川县杨村镇平居村西新发现了3万平方米的文化层,发掘出大量商、汉代罐、鬲等器物残片。2013年,平居村遗址被公布为晋城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可见,陵川的陶瓷生产和生活使用,已经有八千到上万年的历史。 有文字记载以来,陵川的后山、陈丈沟、沙上头等地,以批量化、规模化生产陶瓷器而闻名。这些地方生产的陶瓷器,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器皿,有缸、盆、罐、碗、碟、壶、酒具、研具等。陶瓷的色彩以红、黑、白为主。至光绪年间,陵川生产陶瓷的地方增加了赵漳水、小庄上、南河、刘家庄等地。同时,河东的砂锅,城关、杨村、沙上头等地的瓦罐烧制,也快速发展起来。以后山村为例,全村有30余盘转轮,100多名工人,冬做夏停,年产缸5000只,碗4万只。只是,所产陶瓷器质量比较粗糙,有少量白色的碗、壶等品种,缺乏专供欣赏用的高档艺术瓷品。 陵川古代所产的陶瓷器,除内销之外,还连同本县产的铁货、皮货、麻纺织品、煤炭、山货等,通过马帮驮队和来往于南北的晋商驼队,运往长江南北的各地市场。一些挑夫也肩挑陶瓷器下河南,换取物品和粮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陶瓷器成为陵川仅次于煤铁的外销品,不仅成为各生产村的经济支柱,还在较大程度上活跃了陵川经济。 新中国建立后,陵川县陶瓷生产有了新的发展。1949年,从事这项生产的有陈丈沟,小庄上、赵漳水、南河、刘家庄等地,产量是战前的两倍。如后山陶瓷窑,年产瓷器9万余件。河东的砂锅窑,产量也有很大提高。可随着时代的发展,陵川陶瓷器逐渐被铝制品、塑料制品等新生代器皿所取代。同时,陵川陶瓷器质量流于粗放,文化含量低,缺少文化观赏型的高档陶瓷品,也是导致这项产业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之一。 |
相近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