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 - 煤与气的博弈:气荒,谁慌?2017/12/27 [访问本页PC版]【 www.FsTaoci.Com 】 2017年,陶瓷行业的冬天格外寒冷。 11月中下旬起,山东、河北、河南、四川等建陶产区相继曝出“气荒”现象。多个省份发出天然气供应ⅱ级橙色预警——天然气供应不足及陶企停产事件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 “气荒”让一度处于低开窑率状态的多个产区雪上加霜。因为严重缺气,11月份以来四川夹江陶企不得不停产、减产,北方多个产区亦因此大面积停产……在北方等重灾区,很多曾经机器轰鸣、车水马龙的陶瓷厂区如今冷冷清清,特别是夜晚,诺大的厂区寂静得可怕,猛然停产的剧烈反差,让陶企颇为不适应。 同时,停减产所引发的一系列成本上涨、产品涨价、客户流失等问题亦暗潮汹涌。 “气荒”背后,是近些年来愈演愈烈的煤改气大潮,是工业用气与居民用气的冲突、煤炭与天然气的博弈。在诸多“煤改气”标杆产区,轰轰烈烈地经历“煤改气”阵痛后,如今不得不面临新的阵痛:使用水煤气被禁止,使用天然气又面临“供气不足”。 而更让陶企迷茫与担忧的是,未来缺气会不会成为常态?用气成本会不会持续攀升? 天然气量缺价涨 多产区大面积停产 大规模“煤改气”引发的供气不足,终于一语成谶。 进入10月份后,随着供气需求激增、气源紧张,全国天然气价格开始表现出上涨趋势,11月15日北方进入采暖季后,全国性的天然气荒愈演愈烈,无论是受物价局管控的管道天然气还是市场化的液化天然气(lng),价格均一路上涨,创下历史新高。 陶瓷行业的“气荒”亦从10月份开始初现苗头。10月8日,淄博地区天然气价格开启第一次涨价,由此前的每立方米2.45元上涨0.15元,调至每立方米2.60元。与此同时,受气源紧张影响,自10月8日起到10月15日,淄博陶企开启轮流减半生产模式。 无独有偶,作为天然气主产区的四川,也出现“气短”现象,不得不上调气价,减少供应量。根据调价内容显示,四川夹江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上调0.2元,此前年用气量达到1000万立方米的价格由1.75元上调至1.95元每立方米。此前用气量达500万立方米的价格由2.05元上调至2.25元。 尽管涨价、限量等缓解天然气供应压力的动作频频,但仍无法扼制天然气持续紧缺之势,到了11月初,“气荒”开始表现明显,山东、河南等省份即使有资金也买不到气,甚至多个城市出租车亦面临“加气难”的窘境。 为进一步缓解供气压力,11月底多个地区天然气供应公司均发布限停供应通知,停止或限制工业用户天然气供应。面对气量供应不足、气价持续攀升,部分陶企选择提前停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12月6日报道,因为天然气紧缺及气价太高,河北石家庄南部某县26家全部完成“煤改气”的陶瓷企业停产20家,这比往年的停产时间提前了接近一个月。与此同时,该县lng价格从4800元左右一吨疯涨至8500元左右一吨,但即便如此,仍然一气难求,甚至有人揶揄称“卖气都是拍卖的”。 进入12月份后,全国天然气价格再次疯涨。12月4日,山东淄博天然气价格迎来第三次上涨,从而导致陶企用气成本大幅增加。据了解,经前两轮涨价,淄博天然气价格已经由2.45元/立方米上调至3.03元/立方米,涨幅为23.6%, 但即便这样,淄博当地的天然气供应依旧不足,大大制约陶企正常生产,如今,以天然气为生产燃料的淄博陶企只能减半生产。为了化解这一难题,淄博甚至有陶企拟自己投资筹建气站,保障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据天然气行业人士介绍,近两个月全国除了广东、广西等少数省份天然气供应基本保持平稳,其余各大省份均大幅减少工业用气量。其中,北方地区所受影响尤为强烈,如河南部分地区因供气不足不得不实施限停工业生产用气。山西地区lng一周内上涨400——700元/吨,最高已接近7000元/吨。陕西一周内上涨400元/吨,当前价格较9月中旬,已上涨1倍…… 受工业用气量大幅缩减影响,全国“煤改气”较为成功的产区均受到较大冲击与波及。 12月20日,本报记者从四川夹江获悉,因天然气供应不足,产区内几乎没有陶瓷工厂生产线能够全线开足,拥有三条线的陶企通常只开一条线。对此,夹江陶企感到非常无奈:“眼看年底销售有所好转,企业准备开足马力为明年年初销售旺季储备库存,却又偏偏出现天然气供应不足这一情况。”天然气供应不稳导致的开工不足,已经成为当前夹江陶企最头疼的事情。 同样为北方产区的辽宁法库,辖内瓷砖生产企业绝大多数以水煤气或清洁煤制气为生产燃料,因此并未受到天然气紧缺及价格上涨影响。进入12月,法库部分陶企已陆续进入停产整修阶段。日前,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为法库陶瓷生产及配套企业供应天然气的沈阳沈法燃气有限公司和沈阳奥德燃气有限公司,运营部负责人均表示,目前企业供气价格仍旧执行法库县经济开发区及省市发改委等主管部门的价格标准,维持在每立方米2.3元。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