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平川:弘扬丝路文化 建设西部陶都中国建材报 2017/12/4 [访问本页PC版]【 www.FsTaoci.Com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文化引领,聚集发展动能,矢志不渝打造西部陶都,不陶瓷产业走上了自主创新、绿色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 平川境内陶瓷烧制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以前就开始烧制陶器,属马家窑文化范畴。距离平川城区15公里的磁窑沟,有宋、元、明、清以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陶瓷窑址,流淌着数以千载的文化血脉。据专家前期调查,磁窑沟西起大水沟,东至黑石岘,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仍然残存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民窑窑址达100余座,成为让人叹为观止的露天博物馆。磁窑文化的遗迹主要由黑石岘遗存、大水沟遗存和老磁窑遗存三个部分组成。传有山西、陕西、四川等十八省人来此谋生,历史上称之为“旱码头”。 白银市博物馆副馆长杜永强介绍说,平川磁窑沟遗址的发现,他的发现有非常大的意义,第一点就是他的烧瓷从北宋早期我们开始烧瓷一直到解放初,甚至延伸到现代,我们认为他将近延续的时间有一千年,这在全国的陶瓷烧瓷历史上是少见的,第二点就说他的真个面貌原生态的保留下来,没有经过大的破坏,这个在全国的窑址里面是非常罕见的,第三点就是红土洼窑址的发现基本能证明他是西夏瓷的源头,对研究西夏瓷的意义非常重要,第四点就是磁窑沟的烧瓷规模在甘肃来说就是最大的,在甘肃的陶瓷史上甚至在全国的陶瓷史上都占有一定的位置。 近年来,平川区委、区政府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把发展陶瓷产业作为平川的支柱产业之一,连续举办四届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被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西部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确立了打造“西部陶都”的发展战略和宏伟目标,陶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建成内墙砖、抛光砖、艺术瓷、仿古瓷等陶瓷生产企业15家,建筑陶瓷产能已达3600万平方米,日用陶瓷产能达300万件,从业人员5000余人,总产值超过5亿元。主要产品有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艺术陶瓷、园林瓷和仿古彩陶等60个品种。新开发的仿古彩陶、艺术陶瓷在东南沿海城市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有部分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建筑陶瓷产品销售已覆盖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内蒙、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市场。2015年开发出的紫砂产品,已初步推向市上,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在积极推动陶瓷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平川区建成了综合性陶瓷建材交易市场,成立了陶瓷研究中心。2016年,甘肃省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平川。陶瓷工业园区和陶瓷文化创意园建设不断推进,陶瓷产业走上了自主创新、占据行业制高点的转型升级之路。在窑变珊瑚釉、紫砂产品、平川新彩陶、结晶釉、黑瓷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复活了失传700多年的油滴天目釉烧制技艺;窑变珊瑚釉福禄瓶荣获“丝绸之路”陶瓷艺术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和甘肃省首届“创新杯”工业设计大赛优秀奖。 |
相近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