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雄安新区九成都将是装配式建筑澎湃新闻 2017/6/20 [访问本页PC版]唐芬则是指出了装配式建筑在产业中具体的难点。她说,远大住工做了20多年之后发现,在中国推行装配式建筑或者说推动整个装配式建筑发展现代化的进程,难的往往不是局部哪个点的技术以及产品,需要突破的更多是把传统的建筑产业的模式中分散、脱离的各个环节衔接成有机关联的一个整体,各个环节要通过信息化、数据化来进行自动地流程的来管控和交互。“目前,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还非常浅,远大住工和欧特克公司的合作,就是希望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bim模型(注:bim是基于集成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三维数据模型的技术体系和工作方法。它通过协同各参与方交互数据、性能分析、模拟过程,从而将相关工程问题前置、集成解决)中的数据,传递到后续实现的环节,计划、生产、物流、现场施工等等。”唐芬表示。 装配式建筑可与传统现浇建筑“同等型” 经济效益再好,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始终是最受关注的,其中连接部位可靠与否至关重要。 唐芬指出,装配式建筑在设计之初就要达到设计的要求和标准,结构安全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点。“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都是按照当地的节能保温的要求、抗震设防的要求来做的。比如,长沙的抗震设防等级是6度,北京是8度,新疆更高有9度。” 业内专家告诉澎湃新闻, 日本装配式建筑主要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在抗震措施方面,日本对关键的框架梁柱节点及楼板叠合层均采用现浇处理,既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达到了与现浇“同等型”。隔震、减震消能装置比较广泛地应用于包括预制装配框架结构在内的民用建筑中。 事实上,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主要借鉴的是前苏联的经验发展装配式建筑,主要的建筑体系有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建筑体系、装配式多层框架建筑体系、装配式大板住宅建筑体系以及采用空心楼板的砌体建筑等。经过多年的实践,上述装配式建筑的功能和物理性能等逐渐显露出许多缺点和不足。就建筑体系本身而言主要存在一下问题:一、受设计概念的限制,结构体系追求全预制,尽量减少现场的湿作业,造成在建筑高度、建筑形式、建筑功能等方面有较大局限。二、受材料和技术水平的限制,预制构件接缝和节点处理不当,引发渗、漏、裂、冷等建筑物理问题,影响建筑正常使用。三、施工监管不严,质量下降,造成节点构造处理不当,致使结构在地震中产生较多的破坏,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时,大量砖混结构遭到破坏使人们对预制楼板的使用缺乏信心。 上述专家进一步解释,目前,中国正在推广应用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主以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为主。主要有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特点是墙、梁、柱等主要结构构件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梁柱节点、墙柱节点等采用现浇方式,楼板采用装配式叠合楼板或钢筋桁架楼承板等装配整体式结构。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整体性好,抗震性能优越,设计方法与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基本相同,便于推广实施。另外,随着集成技术(将外保温、外装修与结构构件集成)的应用和装配式内装(成品厨房、成品卫浴等)的发展,将建筑使用功能和结构有机结合,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解决渗、漏、裂等建筑常见问题,提高了工程质量。 |
相近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