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陶瓷薄板十周年

  2017/7/13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壹

    从2007年4月21日,,蒙娜丽莎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大型瓷质薄板诞生,到今年刚刚好整整十年。

    目前,全行业陶瓷薄板年总产量2000万平米左右,与陶瓷砖100亿平米总产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也许是历史老人的刻意安排,在陶瓷薄板10周岁之际,它的成长势能突然拉升了。

    2016年9月底,意大利博洛尼亚陶瓷展的中国观众,个个现场向国内发回一个关键词——大板。

    接下来,正如我们看到的,2017年开年后,陶瓷大板以飞快的速度占领各大创新企业的展厅。

    贰

    时间回到2007年。这一年,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持项目——国内第一条干压超大规格陶瓷薄板生产线落户蒙娜丽莎集团。这也意味着国家从战略层面对当时还背负着“两高一低”恶名的陶瓷行业的转型升级方向给予了肯定。

    对陶瓷行业行棋方向改变产生重要影响的那个人是华南理工大学的陈帆教授。他是今天行业公认的陶瓷薄板项目的发起人和直接推动者。

    从2005—2015年,在生命最后十年,陈帆教授一直在为陶瓷薄板的立项、中试、标准、应用规程、重要案例而奔波。

    “前三十年做砖,后三十年做板。”这可以说是陈帆先生给整个行业留下的一句遗训。

    令人欣慰的是,在陈帆教授去世的第二个年头,大家就以集体推“大板”的实际行动向发起人致敬。

    叁

    从2016年10月份到现在,为什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陶瓷大板就蔚然成风?这股瓷砖行业的新浪潮究竟有何特点?企业应该如何顺应这股潮流?

    当花色、肌理创新到了一个阶段,规格上的创新也是一种必然,对欧洲如此,对中国也是如此。瓷砖规格创新本质上就是“内容”创新。它是创造市场需求的其中一条路径。更何况这一轮大板热实际上还剑指柔性生产、智能化、工业4.0等高端概念?

    因此,对当下的所谓“大板现象”,老牛更愿意将它解读为瓷砖行业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前奏。

    而从陶瓷砖到陶瓷板的规格之美,作为一种美学意义上的演进,仅仅可能只是我们目睹的其壮丽景观之冰山一角。

    所以,在这里,老牛想对哪些大板“怀疑论”者说一声:关于大板是不是趋势的问题,就无需再纠结了。现在最现实的问题是,何时入市,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入市。

    肆

    到今年上半年为止,正如《老牛说•西安行丨一个陶瓷大板专卖店及其“闭环思维”》一文中提到的,目前,国内企业推大板已经分出两大流派:一派是“拿来主义”。或者直接代理某个欧洲品牌,或者自己找石材设计网版,委托意大利人进行生产;一派是“本土主义”。他们是自建生产线,自己设计、自己生产。

    “拿来”派代表企业包括:东鹏、博德、简一、新贵族等。其中,东鹏五年前就代理了rex。博德去年宣布和lea合作。而简一上个月27号宣布大板全部在意大利生产。“本土”派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是蒙娜丽莎。跟进者包括新中源、亚细亚、欧文莱、bobo、依诺、顺成等。

    而其实“本土”派又分两派:一派用的是“洋枪洋炮”。比如诺贝尔、金牌亚洲。前者购买了西斯特姆50000吨级压机;一派用的是国产的“汉阳造”。比如 欧文莱、亚细亚均采用科达kd7800压机,分别生产900×1800×12mm大规格现代仿古砖和大板大理石瓷砖。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