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尼尔·格罗斯:对中国“强制”技术转让的误解2018/11/9 [访问本页PC版]【 www.FsTaoci.Com 】《世界报业辛迪加》11月7日发表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尔·格罗斯(daniel gros)评论文章。文章称,特朗普指责中国“强制技术转让”,但真是“强迫”吗?欧美企业不一定非在中国投资,如果明知要分享技术依然这样做,那是因为它们觉得能够获利。过去,欧美企业闷声发财,愿意转移技术,因为它们认为反正中国的竞争对手也无法应用和掌握,如今今非昔比,就直言不讳开始抱怨了。而特朗普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真正担心的是中国在一些重要领域确立技术领导地位。 技术转让有助于外企与中国企业达成更好的交易,因为针对外资对合资企业贡献的整体评估必然包含技术价值。作为交换,渴望增长的当地合作伙伴和地方政府以优惠条件提供廉价的土地、基础设施,税务减免或优惠贷款等。简言之,转让的技术被整合进了任何外国直接投资的投资估值内。而合资企业持续实现高盈利也印证了这一点。 欧美企业声称要不是“被迫”转让了技术,境况一定更好。但事实并非如此,不存在技术转让的情况下不可能获得相同的初始投资条款。 技术转让为西方企业带来的影响被过分夸大了,但给中国带来的好处也有水分。中国为何坚持将市场准入与技术转让联系起来呢?中国称,作为发展中国家,国内企业与外资相比处于劣势,外资拥有当地企业未能掌握的先进技术。但这一论点可能在某些欠发达国家站得住脚,中国的技术实力在过去几十年早实现了爆发性提升。 事实上,中国研发投入相对gdp的百分比和绝对值都高于欧洲及其他许多经合组织国家。随着本土研发能力的大幅提升,几乎没有必要继续保护中国的所谓“新生”产业。 也正是这一进步导致西方企业抱怨“强制”技术转让。以前它们更愿意转移技术,反正中国的竞争对手也无法应用和掌握。随着中国培养的科学和工程毕业生数量超过欧美总和,这种想法已不再适用。 尽管技术转让遭遇的阻力日益增大,中国仍不愿意放弃该政策,这可能与美国愤怒的原因大致相同:他们也高估了这一做法。中方没有意识到西方企业可能会向中国合作伙伴提供一些比在保留技术和使用许可协议更苛刻的条款。 中国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大幅飙升,每年已接近300亿美元。中国支付外国技术的金额目前仅次于美国,显然有大量且不断增长的技术并不是“被迫”的。 但对于特朗普来说这不是重点。他真正担心的是中国即将超越美国并在一些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领域确立技术领导地位。而迫使中国取消技术转让并不会改变这一状况。 该政策的终结可能更符合中国利益。美中占据了全球贸易的较大份额,但它们并未主导全球经济。如果要打赢贸易战,其中一方必须通过更合理的方式赢得中立国(如欧洲和日本)的支持。对中国而言这意味着取消对企业外资比例的所有限制,包括在技术共享而非授权许可方面的要求。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