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体大理石 同比去年下跌10元/片,四川夹江通体大理石瓷砖要凉?2018/12/13 [访问本页PC版]青瓦线缩减超6成 与通体大理石瓷砖刚陷入产能暴增带来的价格战泥潭不同,泛夹江产区青瓦已进入价格战后的产能压缩阶段。 泛夹江产区青瓦线数量已由最高峰时的26条缩减至如今的8条。对此,四川远大瓷业总经理马建仍然坚信,未来青瓦的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早在2012年,夹江远大瓷业就开始用辊窑替代传统瓦窑烧制古建青砖、青瓦,当时产区内大部分陶瓷企业都没有涉足。直到2015年国家开始扶持云南、贵州新农村建设,把青瓦列为指定的装饰材料后,青瓦生产线开始如雨后春笋般被技改出来,截止2017年整个泛夹江产区青瓦生产线达到26条。 随着环保风暴的来袭以及“煤改气”的全面推进,青瓦这种低门槛小众化产品开始遭遇灭顶之灾。据了解,在环保整治过程中,皇城、巨星、兴达、东方、佛大、方正、鸿业、凌云等企业旗下的青瓦线先后被关停或技改,一时间产区内生产青瓦的企业开始缩减至仅有远大、杰达、益胜、恒发、明阳等企业。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泛夹江产区内青瓦生产线之所以缩减得如此严重,主要原因是: 一是产品质量不稳定,使用天然气生产后产品颜色深度达不到要求,造成产品色差严重。 二是产能暴增引发产区企业内部激烈的“价格战”,导致产品价格触底。 三是外围贵州、云南地区青瓦生产线崛起,阻挡泛夹江青瓦的市场覆盖。 四是环保门槛提高,让不少青瓦企业失去生产的资格。 四川远大瓷业总经理马建明在采访中告诉记者,盲目跟风是造成青瓦线缩减的重要原因,前些年青瓦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产区内陶瓷企业疯狂上线,结果导致价格腰斩,现在行情不好,青瓦生产企业的日子也难过,为了生存企业只好停产或技改。马建明认为,国家已经释放出有利于青砖、青瓦的消息,因此在熬过今年低迷的市场形势后,明年青瓦将迎来好的局面。 纵观夹江产区产品发展趋势,可以发现,从之前的瓷片,到全抛釉、金刚釉、青瓦,再到如今的通体大理石瓷砖,都是由于盲目跟风上线,结果导致产能剧增,爆发“价格战”,最终走向衰落。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