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广东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意见稿)在陶瓷行业引发了巨大的回响

  2019/2/18  [访问本页PC版]

    然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前往南庄镇调研时,耕耘陶瓷行业38年的老兵、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新明却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吐露了另一番苦楚:“因陶瓷赚到了钱,却也因陶瓷搭进了命。”

    诚如何新明所言,陶瓷行业能够迅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过去一直是各地招商的“香饽饽”。高峰时,仅陶瓷一项产业即在南庄镇创造了75亿元的工业产值和近2亿元的税收。

    与财富随之而来的还有污染。佛山作为陶瓷大区,产能过分集中,陶瓷行业在2006年税收贡献3%,能耗却占了20%,粉尘的排放占到了佛山全市的90%。

    广东一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卫平清楚地记得,刚到南庄镇罗南村陶瓷工厂上班时,他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擦桌子,“整个村子到处弥漫着粉尘,一晚上就会落一桌面灰。”彼时的南庄镇抬眼望去,触目皆是林立的烟囱,刺鼻的怪味经常呛得人睁不开眼。另一个细节是,2005年南庄镇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在拍卖土地时,一度无人问津。

    实际上,早在2004年佛山陶瓷行业就经历了第一轮环境整治,广东提出“腾笼换鸟”政策,陶瓷行业是重点整治行业之一。时任南庄镇委书记的张辉明提出,“哪怕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也要坚决淘汰。”

    何新明回忆,彼时“卡脖子”的标准即环保,但凡无法通过广东省清洁生产标准的企业都将被勒令搬离。在环保“铁腕”之下,南庄镇设立了包括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在内的“陶瓷产业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对全镇75家陶企忍痛“整治”,全面“瘦身”。

    不少企业外迁至四川、江西、湖北等地,但因环保问题始终再难成当地招商的“香饽饽”。随着各地环保也收严,何新明在一次次搬离过程中损失了约5000万元。

    5000万元的损失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摆在东鹏陶瓷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搬离”到其他环保要求低的地区,要么正视“卡脖子”的环保。“环保实际上是陶瓷企业的生命线,越重视环保企业越能长久。”何新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

    2008年左右,东鹏陶瓷第一个在全国完成“煤改气”,尽管成本提高了20%左右,但在何新明看来,正是这场正视延长了企业的“生命线”。

    而在广东陶瓷协会秘书长陈振广看来,标准究竟是“卡脖子”还是延长“生命线”的关键在于,企业和政府如何利用好环保标准。“在产能过剩阶段,市场通过环保标准调整企业创新与生产成本,而政府则通过环保标准调整产业转型升级。”

    环保与效益再平衡

    廖卫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佛山陶瓷行业历经4次整治提升,从最早的治污水到防粉尘,再到限制大气排污,环保标准实际上是逐次收严的。“现在我们的排放标准甚至要比欧盟、韩国与日本都要高。”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