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迎来“史上最严”陶瓷排污上限,明年7月实行陶瓷信息 2019/8/28 [访问本页PC版]2017年以来,广东肇庆、江门、清远等地均提出相应的淘汰建陶产能的工作任务。 其中,清远市经信局2017年制定了“控制15家建筑陶瓷行业企业的在产生产线在84条以内”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江门市政府也曾在2017年提出“恩平市沙湖陶瓷集聚区陶瓷生产线总体规模须控制在59条以内,横陂陶瓷集聚区陶瓷生产线总体规模须控制在18条以内”,2019年再次提出加快推进建筑陶瓷行业整体退出。肇庆计划2020年年底前,完成建陶企业退出和整治。2018年底,佛山市也提出将长期推动陶瓷行业落后产能退出……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出于供给侧改革需要还是环境治理需要,淘汰建陶行业落后产能都是大势所趋。因此也被众多人士认为,无论是推动清洁能源改造还是大气污染物排放提标,都是政府为倒逼建陶产业落后产能主动退出,实现转型升级而采取的行政手段。 “广东因制造业很发达,环境承载容量要比其他省份要弱,而且近十年来,广东省空气指数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在全国仍属倒数,不能满足广东进一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老百姓对环境生态的诉求。”张旗康认为,标准收严、监管加强是任何一个企业不可抵挡的一个趋势,应顺势而为。 但专业从事建陶行业烟气治理工程多年的佛山市莫森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小辉则认为,不应该说是政府通过标准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企业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做好环保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不应该由政府强调。政府也需要创造税收、稳定就业,如果企业做得好,还会被淘汰?”颜小辉认为,淄博产区的经验教训,应该早就对其他产区形成了警醒作用,但是大多数企业还是只在埋怨外部原因,没有从自身找问题,才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无论政府部门是否将提标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行政手段,可以确定的是,广东虽然作为全国建陶产业的领头羊,但在绿色发展方面,仅有少数企业选择主动升级排放标准,大多数企业仅仅达到国标要求。 “现在很多企业找我们了解,大多都在国标的临界点上,要想达到省标要求,投入难以估计。很多企业发展比较早,建厂时执行环保标准较松,存在排放口建设不规范、烟气收集不规范等问题,需要推倒重来。”同样作为省标起草人之一的佛山华清智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杏波,在省标制定过程中参与了广泛调研,他总结到,广东现有企业基本可以达到国标要求,但大多数企业想要达到省标要求,还需要很大的投入。 莫森环境负责人对广东陶瓷企业目前的排放水平做了预估:“如果真的要严格执行省标,有90%的企业是需要重新投入的。但是大多数企业现在都处于夹缝中求生存,没有这种承受能力。” 提标改造需要多大的投入? 张旗康算了笔账:蒙娜丽莎从2009到2017年,佛山、清远两大生产基地20多条生产线,实现超低排放,累计投入2个多亿。 2017年,生态环境部在国标中增加了重点区域实现特别排放限值的要求,其中除了陶瓷窑氮氧化物执行150㎎/m3的要求外,其余指标与省标无异,也就是略比省标宽松。这一标准的编制说明中对实施成本做了测算:一条陶瓷生产线的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在600万元以上,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约400万元。 不过多位环境治理专业人士均指出,上述数据缺乏科学性。因为达标需要的资金投入,需要根据企业的产能以及达到的标准要求而定。但投入大、运行成本高是必然的。 达标已非难事 改造时间充裕 以目前的环境治理技术,是否能满足广东陶瓷提标改造需求? 从数值上看,氮氧化物收严最为明显,省标编制说明对此也有解释:国标2014年修订单中对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要求过低,从执行情况来看,氮氧化物未普遍采取措施,仍有较大减排空间。不过多位环境治理专业人士均指出,以当前的环境治理技术,达到当前的省标要求,早就不是难事,关键在于企业的意识观念有没有转变。 2018年底,生态环境部发布莫森环境、蒙娜丽莎集团等参与征求意见的《陶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性技术指南》,对当前陶瓷工业成熟的污染物治理设备与技术及其治理效果做了详细介绍,均可达到当前省标要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甚至可实现超低排放水平。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