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建陶风云:一条生产线背后的工业变迁

南方网  2019/9/14  [访问本页PC版]

    佛陶集团的壮大,进一步增强了石湾陶瓷对于全国人才的吸引力。上世纪90年代初,远在江西的景德镇陶瓷学院,就有接近40多名老师下海来到石湾,且大部分进入了佛陶集团,鲍杰军正是其中之一。

    1992年,即将升为景德镇陶瓷学院系主任的鲍杰军,临时负责带领学生到石湾陶瓷厂实习。此前他很少来广东,当时石湾的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与此同时,负责接待的石湾镇领导主动向鲍杰军发出邀请,希望他到当地就业。

    回到酒店,站在窗边思考的鲍杰军无意中看到了邓小平南巡讲话,思路豁然开朗,他激动地跑到石湾邮电局,打电话给同为景德镇陶瓷学院老师的妻子,问道:“王老师,我们一起来佛陶集团工作,好不好?”

    回忆当时的情景,鲍杰军说,自己对于佛陶集团并没有很清晰的认识。“只觉得这是一座大厦,我们看到的只是一间房,根本不知道这栋楼有多高、多宽”。

    1992年7月,刚满30岁的鲍杰军和妻子进入佛陶集团工作。那时,佛陶集团引入了大量国外先进的设备与生产线。入职设备科的鲍杰军因本身学过机械,被派去跟着外国人学习怎样安装压机。这段经历令鲍杰军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设备,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迅速融入企业的他,很快也加入到佛陶集团的“炒更”大军,成为一名“星期六工程师”。所谓“星期六工程师”是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企中的工程师利用工作外的时间到其他公司兼职。佛陶集团由于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走出了大批的“星期六工程师”。

    比鲍杰军早些入职的大学同学卢勤,甚至被称为“炒更大王”。善于接单的卢勤,经常骑着摩托车,带领骑自行车的鲍杰军,坐轮渡来到一河之隔的南庄,为当地的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彼时的南庄正依托地理优势,大规模上马陶瓷生产线。最靠近石湾的上元村村民霍根华最早看准河对岸带来的发展机遇,开启了南庄村办建陶企业的先河。随后,南庄东村、罗南等村纷纷效仿。“星期六工程师”的到来则进一步加快了这个进程,对于这些乡镇企业来说,这些外来人才不仅带来了技术,还带来了成本更低的国产化设备。

    鲍杰军清晰记得,有一天卢勤突然找到他,说有人要买磨边机的图纸。当时还没有国产磨边机,引入一条磨边机生产线要150万元。为完成图纸,鲍杰军白天抽空观察佛陶集团内的进口磨边机,晚上研究怎么画图纸。足足花了28天时间,鲍杰军对进口的磨边机进行了简化,在“炒更”中画出了第一台国产磨边机。

    到了1993年的一天,卢勤拉着鲍杰军来到一个火车站旁,鼓励他一起加入眼前这座100多平方米的工厂。这就是日后享誉全球的中国陶机业第一龙头企业科达的前身,而卢勤与鲍杰军正是企业的创始人之一。

    包括鲍杰军和卢勤在内,从佛陶集团走出的大批技术人才,如今依然活跃于中国建陶行业第一线,以至于在业内,流传着一句话:哪里有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哪里就有“佛陶人”。

    蝶变新生,“佛陶人”推动广东建陶走向全球

    因时而兴,佛陶集团开启了中国建陶产业一个新发展时期。因势而衰,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佛陶集团为代表的集体企业逐渐暴露出管理机制上的弊端。时移势易,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批国企、乡镇企业纷纷走上改制之路,佛陶集团昔日的荣光成为改革路上的包袱,逐渐走下坡路。

    佛陶集团的衰落让业内唏嘘不已。“佛陶集团的市场生命是消失了,但其人格生命还在延续。”鲍杰军感叹道。佛陶集团培育出的大批人才,占据中国建陶行业半壁江山。

    由卢勤、鲍杰军等人共同创办的科达,通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1998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大吨位压机,成为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陶机大王”。鲍杰军随后又创办了欧神诺陶瓷,成为中国建陶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曾经为佛陶集团修理、安装生产线的萧华,从国产自动化窑炉起步,打造出的蒙娜丽莎陶瓷,成为广东首家在a股上市的陶企。

    此外,从佛陶集团走出来的还包括马可波罗陶瓷的黄建平、简一陶瓷的李志林、恒力泰的杨学先、宏宇陶瓷的梁桐灿、罗曼蒂克陶瓷的刘胜鸿、红狮陶瓷的霍全波、特地陶瓷的冯红健等一众行业翘楚。

    据不完全统计,由“佛陶系”衍生出的企业、关联企业近300家,从业人员10万人。每年参加“佛陶情”新年联谊活动的陶瓷企业营收更是高达1000亿元,业内称之为“千亿聚会”。

    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渐白热化,环保压力加大,行业产能过剩凸显,且遭遇国外多个市场反倾销围堵,中国建陶陷入“内忧外患”。

    以“佛陶系”及相关企业为代表的大批佛山陶瓷企业开启了转型之路。

    面对环保压力,蒙娜丽莎成为业内绿色先锋。2007年,蒙娜丽莎通过技术创新,建成国内首条大规格陶瓷薄板生产线,凭借技术创新实现了产品的薄型化、减量化。

    2018年初,由新明珠陶瓷打造的行业首个绿色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在肇庆禄步正式投产。该工厂内,从原料到产品打包入库全自动化,生产全流程没有产生呛鼻的粉尘和异味,工厂从原来需要200人负责一条产线,减少到只需要40多人。

    不仅如此,相比佛陶集团当初大胆引进国外设备,如今的佛山陶瓷也在积极“走出去”。

    2017年,新中源宣布投资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8条“智能化、自动化”瓷砖生产线。2018年,科达在非洲肯尼亚投资建设的科达(肯尼亚)有限公司二期项目正式投产运营,该公司凭借6万平方米/天的总产能,成为东非最大的陶瓷厂。另一佛企博达集团经过多年努力,成长为中国建材出口非洲市场最大的贸易商之一。

    从一条生产线起步,历经近数十年风云,在中国建陶新一轮全球化征程中,“佛陶系”依然是最具辨识度的时代底色。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