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江门:抢抓机遇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

南方网  2019/9/23  [访问本页PC版]

    从手扶拖拉机到“大国重器”,江门工业经济完成飞跃。李锦记、大长江、维达、雅图仕等本土企业逐渐成长为全国行业巨头。数据显示,1983年,江门市工业增加值不足10亿元,全市gdp不足29亿元。而到了2018年,江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85.24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0亿元,两项指标均增长了100倍。

    近年来,江门更是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新体系,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迈向高端化。

    江门市工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至今,该市先进装备制造项目四年累计完成投资431.8亿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11.54%。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该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200家,连续两年增速珠三角排名第一,其中近四成为装备制造企业。

    成果惠及民生

    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00余家

    家住蓬江区的黄先生经常在晚上出门散步,每次远远看到附近的万达广场上的灯光秀,他都会不由感叹:江门城市的“天际线”不断长高,夜景也变得越来越迷人了。

    70年来,侨乡巨变不仅体现在产业上,更是刻画在每一个江门市民的生活中。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8层高的江门大厦是当地的最高建筑。到了上世纪90年代,29层的银晶大酒店、五邑城犹如“鹤立鸡群”。此后,江门第一座摩天大楼——电信大厦、高约200米的万达广场也陆续刷新侨乡的“天际线”。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江门人的生活形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层出不穷只是其中的一面。近年来,江门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全力推进“三二一”工程,增加公办教育资源。全力推进16家“医联体”试点建设,推动全市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去年12月,蓬江区紫茶中学正式投入使用,该校首批256名学生精神抖擞地踏入新学校。与此同时,在数公里之外的丰泰小学,187名一年级新生也顺利入学。

    2018年底,江门17所“三二一”工程学校全面完成。据统计,17所新学校全部建成后,可提供优质学位约2.7万个,其中小学学位约2.6万个、初中学位约1000个,有效推动江门市基础教育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教育基础设施大幅增加的同时,公共医疗卫生建设也正在提速。去年8月,台山市汶村镇中心卫生院新住院楼顺利完工,成为我省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项目中,首家建成开业的乡镇卫生院。经此改造“变身”,这家乡镇医院大大增强了硬件水平。如今,群众就医体验好了,诊疗量也实现大幅提升。

    据统计,近年来江门不断增加医疗投入,加快建设珠西医疗中心,有力地推动江门医疗发展迈上新台阶。至2017年,该市已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08家、卫生技术人员2.89万人,卫生事业机构床位2.28万张。

    如今,在五邑大地上,越来越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人民群众幸福感正不断提升。

    时光印记

    蓬江水南村六里:

    昔日城中村 今朝换新颜

    一百多年前,江门蓬江水南村六里是一片水乡。后来,五邑侨胞组建了江门最早期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把这里开发侨属聚居的社区,人气旺盛。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侨房的主人搬离,六里逐渐成为“脏乱差”的城中村。近年来,借着江门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的契机,六里通过“三旧”改造,旧貌换新颜。

    走进六里尚未开始改造的区域,沿着悠长而又寂静的小巷行走,青砖大屋坐落于小巷两旁,厚重的大木门和精美的墙上雕塑,高高的大屋趟栊等记录着水南六里当年的辉煌。过去,这里都是侨胞的重要聚居地。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