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走,去跟别人抢饭碗,变局下的新赛道

  2020/11/23  [访问本页PC版]

    02 “地产+”们真没少赚钱

    那么,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来了,这些地产以外的业务,赚钱吗?

    先说一下,目前房地产开发商已形成四类成熟的“地产开发+”的运营模式:分别是地产开发+城市运营、地产开发+城市更新、地产开发+商业、地产开发+代建四类。

    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是,已经进入收获期的业务基本上每年可以为企业贡献近30%左右的销售业绩。

    继续拿绿地举例子。作为开展多元化业务较早的房企,他们一直致力于多元化经营格局转型,但不同的是,绿地的转型并不是寻求“去地产化”,而是基于整合综合需求,在巩固房地产等原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产业、协同产业延伸,开展“有限多元”经营,打造“生态圈”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

    经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前绿地已基本形成了“以房地产、基建为主业,消费、金融等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经营格局,为持续成长打下了基础。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基建产业正在迎来发展机遇,这是绿地集团房地产开发业务以外又一个千亿级的产业板块,更是被绿地集团视为与房地产开发业务并行的一大主业。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基建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34亿元,占比39%。

    03 多元化转型进入后半程

    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市场容量逐步封顶,多元化业务发展也进入下半场。据cric数据统计,百强房企中97%布局了产业多元化战略,拓展新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试图实现业绩可持续增长。

    2018年郁亮喊出“活下去!”最近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郁亮称,最近苦恼于地产的转型问题,为什么新业务的价值没有从报表中体现出来?他将多元化业务比喻成父母养育的孩子,孩子们中有经商的、做科学家的、做教育家的。“经商的孩子给父母的钱最多,可以认为他最有出息吗?衡量孩子是不是有出息,只能看他给多少钱吗?”

    这,正是大部分的房企在转型中遭遇的成长的烦恼。

    作为规模房企,绿地、万科、恒 大、融创率先抢占房地产市场后半场竞争的主动权。

    数据显示,2019年,绿地集团在长三角城市群的投资规模超过2000亿元,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收入超过总额的40%、利润超过总额的50%。

    “三条红线”下,房企去杠杆迫在眉睫,绿地集团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前降负债去杠杆,进一步收缩海外房地产项目。以多种方式,加快去化商业、办公、酒店等存量大宗资产,促进资金回笼。压缩短期借款占比,增加中长期借款占比,优化有息负债结构。坚持“现金为王”的理念,实施审慎稳健的现金流管理,全面提升回款质量。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