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线上陶瓷行业高峰论坛:复工后防疫以及疫情对各大产区的冲击和影响

  2020/2/27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之下,陶瓷企业的节奏几乎都被打乱。陶瓷资讯、厨卫资讯、陶卫网先后策划了“首届线上厨卫行业高峰论坛”、“首届线上陶瓷行业高峰论坛”、“首届线上经销商高峰论坛”、““首届线上装企高峰论坛”以及“首届线上家居专家论坛”,为陶瓷行业献计献策,共同应对此次危机。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进入新的阶段,各大陶瓷产区复工复产情况、以及复工后防疫以及疫情对各大产区的冲击和影响成为了行业关注的话题。通过这次疫情总结出了什么经验教训?企业应该如何提升抗风险能力?另外,希望产区代表们能就此次疫情对出口的影响以及近年来热门话题“海外建厂”结合自身产区情况谈一谈看法。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西部瓷都陶瓷协会会长、四川省米兰诺陶瓷董事长胡正华

    夹江陶瓷企业正在有序复产,势头良好

    夹江县委县政府领导有力,疫情防控有方,截止目前夹江尚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疑似、确诊病例,这为夹江陶瓷企业复工复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截至2月21日,夹江产区已经复产的规模以上陶瓷企业有13家(米兰诺陶瓷、华兴陶瓷、金翔陶瓷、建云陶瓷、宏来源、索菲亚、广乐、金辉卫浴、兴泰和、建辉、盛世东方、康荣、华宏),生产线共计20条,占夹江规模以上陶瓷企业的27%。

    根据昨日(21日)协会的统计数据,到这个月月底之前还将有16条左右的生产线点火,届时整个产区生产线开工数量将达到36条以上,占夹江规模以上陶瓷企业的44.7%。值得一提的是,夹江陶瓷企业的销售部门从2月5日开始全面复工复产。

    为了切实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夹江陶瓷企业都成立了以董事长或总经理为首的防控工作组,出台了详细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企业疫情防控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员工身体状况统计表,并做好排查工作。在岗员工必须佩戴口罩,每天定时测量体温。做好日常消毒防疫工作。严格落实分餐制度。外来人员进入企业必须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并做好登记。各部门每天按时汇报排查、统计信息。加强对员工的疫情防护知识宣传。

    现在开工以后物流遇到了问题,我们这里很多地方下不了高速,货物发不出去。近几天我们发往云南的货物就不让下高速,或者说从四川过来也不让下高速。但是这个情况应该过段时间就会解决了,可能贵州就相对要好一些。

    我在贵州有个基地,那边是20号开工的,开工三天了,每天可以发几万件货,每天有几十车砖往外运。因为贵州省是全国最早拆掉防疫检查口的省份。现在夹江陶瓷企业正在有序复产,势头良好,预计到3月中下旬大多数陶瓷企业会全面复工复产,这是我们这边的复工复产的情况。

    夹江陶瓷90%以上的份额都是内销,因此出口市场的波动,对夹江陶瓷影响甚微。现在,夹江陶瓷的销售市场主要在西南、西北地区,而西部省份的疫情并不严重,预计终端市场的复苏在全国范围内相对会快一些。根据陶瓷协会对四川部分市场的经销商调查了解情况看,少数农村建修已经开始动工,等疫情过后市县装修市场也会陆续启动。

    个人判断,这次疫情不会加剧陶瓷企业外迁。国内因拓展国际市场到海外建厂的陶瓷企业只是少数,主要是因为关税、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人口和内需市场,大多数陶瓷企业还是将立足国内市场。

    疫情期间的复工复产,对企业的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同时,现在疫情尚未结束,终端市场对瓷砖等建材的需求基本上被抑制,即使疫情结束后市场的复苏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对企业的应急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尤其是现金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陶瓷企业在今后的经营管理中,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增强品质品牌意识、夯实市场渠道,从而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在疫情期间,大多数陶瓷企业都在线上办公,部分优秀经销商通过线上推广、线上促销拉动销售。这说明现代企业需要思考如何与到来的5g时代接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工具、技术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宝达集团执行总裁张刚

    本次疫情对高层决策力是一场大考

    现在应该是复工为主旋律,因为湖北外围除了个别地区,应该是整个疫情得到控制。本次防疫措施也体现出政府和企业的调度。我认为现在防疫还是要做精准防疫,做精细化管理。因为现在我们做的很多防疫是比较过度的。这是执行力的问题,理解力问题,然后还有责任担当的问题,这方面我想各个产区都感同身受。

    关于此次疫情对市场以及行业的影响,虽然说瓷砖消费是可以储存的,但是这个影响还是比较巨大的。因为瓷砖行业这几年持续洗牌,健康的企业在抵抗市场洗牌的过程中发展壮大,但很多企业实际上一直在耗损。

    这次疫情就把整个正常的运营结构给打乱。结合自身产区情况来说,福建产区沿着海岸线是有条件去做全球的市场。初期国外市场没什么影响,但中长期要看疫情的发展情况。而且现在疫情开始往国外发展了,比如新加坡、韩国、日本以及更远一点的美国。没有一个国家会像我们这样停下来防疫,这时候疫情有可能会变成另外一个导向。很多国家要做精准防控经济损失是承受不了的。

    陶瓷企业走出去的两种选择

    出口的中长期会受本次疫情的影响,这些影响来自于展会的推迟以及外国客户来访的延期等等。虽然大家尝试在网络办公,但是瓷砖不能通过看照片便把产品完全理解,因为很多人要讲光感、触感还有很多立体的感官以及功能指标等等。所以这个时候还是需要面对面的交流,甚至在有的时候需要做专业的测试。

    中长期出口的影响还要看各自企业的定位选择,如果是做很容易被替代的产品,那出口可能会影响较大。现在出口目前中国有两种模式,主流模式还是短平快、粗暴的,出口到非洲、巴基斯坦等国。这种模式要看市场给你多大空间,未来的持续性肯定堪忧。

    如果出口定位在这一带的低端出口,那没什么未来前景的。我07年到10年在国外工作过三年。如果人家是守着地源优势,那中国没有机会。当然现在也尝试另外一个机会,比如说金意陶、欧文莱分别跟马来西亚mml的合作,这是另外一种模式。

    这是有附加值的做法,利用中国仅次于意大利、西班牙的累积和国外工厂展开合作。如果这样做产能的输出,从持续性来看确实会有政策风险。但这个政策的风险还是要看我们的祖国是否强大。政策的决策也不用说特别的偏斜,只要公平决断就好。因为毕竟没有办法像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可以爆发式、简单粗暴地收割。

    先确立方向再实施复产

    国内市场现在很多工厂、产区可以复工,政府也在推动复工复产。但是我在观察,工厂在复工之前其实应该思考复工以后该做什么。这跟企业的储备有关。如果原有的市场还没做好准备,还是像以前那样,开工以后都是赶潮一样没有方向,那在复产前可能是要真的要选择。如果是有比较精准化销售系统的企业,都是订单排产,那可以加快复工的速度。

    就国内市场我个人看法是前期会影响。就像夹江胡会长说的,因为现在确实物流没有那么畅通,但是相信政府的力量,物流的问题我觉得不是大问题,很快会得到解决。而且中央的政策是出的很超前,高速公路停止收费就是要拉动物流。现在快速复工才是重头高层很清楚,经济不好才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因为我自己有在国外工作的经历,相对来说除非去到处都是基建,到处都要建房子的国家,但是这个市场已经越来越饱和了。比如说非洲,那边都已经产能过剩了。产能过剩我们都很清楚,最后就和大家杀价杀到恶性循环。

    累积与沉淀是中国建陶成功的基石

    现在我们整个制造行业发展应该有一个经营理念,比如说我们可以看看意大利怎么避开中国的竞争。之前中国的竞争使得意大利的产能从7亿削减至3亿,但是这两年又回潮,基本上又翻番了,反弹差不多50%到4.2-4.5亿。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做两件事,一件事叫“累积”。因为中国都想走捷径,都不想做积累。意大利做累积以后就不跑量,他们保留工艺复杂性产品,先守住原来的产能线。如果我们要跟意大利、西班牙竞争,就得呈现那样水准的东西。呈现不了,谈不上竞争,那是两个顾客群。

    第二个是现在所谓整个行业大热的大板、岩板。意大利守住阵地,走创新路线,所有的技术工艺这么多年不在传统的板块上研发,都在围绕大板。不论是纯数码喷釉还是大规格的施釉设备,他们都是在避开中国的竞争。

    从国内的层面来说,整个世界上除了意大利、西班牙有这样的累积、沉淀,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中国这样的基础。中国如果走出去应该怎么做?还是利用我们资源的储备,整个供应链以及全世界最强的设备原料、人才梯队等等。我们做一些有竞争力、有成长性的产品,我们参与国外高值市场的竞争。

    这几年大家也清楚,中国的进口瓷砖成长率爆发。为什么会爆发?因为人家做的一些东西确实是超越我们本土的东西。本土工厂应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开始做这些产品的累积。虽然比较难,不是马上见效益,但是累积也是竞争力,特别是通过本次疫情大家都会静下来反思。这次疫情可能会触动企业走出去的想法,但是不会根本上发生改变,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做理性的选择。比如说最近海鸥在越南收购台资51%企业股份,这也是一种模式,因为台湾跟大陆文化相通,语言相通。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