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尖刀”涌现:佛山制造长“新枝”|品质革命与市场突围

佛山经济学人  2020/7/13  [访问本页PC版]

    一批高技术“尖刀部队”,正成长为佛山产业族谱中的“新枝”。图为华特气体研发员。受访者供图

    这是一种含金量极高的巨头背书,华特气体用了19年才实现,从气体纯化、运输设备和检测方法创新等技术攻关,到取得阿斯麦认可的信任建设。过程的曲折外界无从得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只有真正高精尖的技术,才能敲开巨头的门。

    经济学家周其仁将这类规模不大,但创新异常活跃、技术实力强劲的企业,称为“刀尖”。他认为:“以后产业竞争的仗越打越细,只要你技术强,小企业也可以成为大产业组织中的‘尖刀部队’。”

    在佛山,“尖刀部队”持续亮剑。他们不仅为全球知名企业供货,还凭“刀尖”技术,逐渐成为巨头创新价值链上的一环。

    在全球,只有三家企业拥有基于钴基材料的刺探真式电流传感技术,其中一家就是中研非晶。中研非晶在国内对该技术的独家“垄断”,让它进入了华为、比亚迪的采购、合作视野。除此之外,全国前七位的光伏企业,都将中研非晶列入了核心供应商名单。

    在供货过程中,中研非晶产品技术的“不可替代”,进一步吸引科技巨头与其合作研发,共同创造价值。中研非晶和华为西安、上海、深圳等地的研发中心及212实验室开展合作。二者合作研发的钴基非晶等已在华为漏电传感器上批量应用。

    从打入外部供应链到切入巨头价值链,佛山“尖刀部队”甚至征服了以“挑剔”闻名的日本大企业。非特新材料,国内民用陶芯领产业的隐形冠军企业,为汽配行业提供精密陶瓷型芯这一必不可少的材料。在高技术与品质加持下,企业和丰田达成长期合作。“丰田需要发动机,我也可以提设计思想,找人去给他研究。”企业负责人说。

    挑“硬骨头”啃

    创新研发瞄准“高精尖”难题

    “尖刀部队”的炼成,绝非一件容易的事。相反,技术“尖刀”能出鞘,恰是因为有一批佛山企业愿意挑难的事情做。他们主动放弃杀价竞争,而是从以往“卡脖子”技术上撕开口子,投身更高阶的竞争。

    嘉腾机器人,德国红点奖获得者。在其生产车间内,一辆装有明黄色防滑轮胎的agv小车在湿滑的测试地面上,平稳地行驶而过。这是嘉腾历时3年研发的agv防滑驱动轮,破解了agv行业一直无人可解的防滑难题。

    一切源自3年前嘉腾与可口可乐的擦肩而过。彼时,嘉腾接到可口可乐饮料厂的项目方案。但由于该工厂地面湿、黏、滑,agv运行时轮胎容易打滑,无法满足客户对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嘉腾找遍全球大大小小的agv轮胎供应商,始终未能找到可在潮湿环境使用、具有防滑功能的agv驱动轮。

    无奈之下,嘉腾放弃了可口可乐饮料工厂的项目,转而自主立项研发破解难题的技术。它成立研究小组,并与中南大学展开合作。经过3年多的努力,agv防滑驱动轮在今年面世。它能在潮湿、积水、油污、极光滑地面等各种特殊地面上稳定行驶,防滑驱动轮与地面的附着系数比一般驱动轮高50%以上,从而保证agv在各种负载下能够提供足够的牵引能力,不跑偏、不打滑。

    “仅从赚钱角度,这件事不一定值得做,因此一直没人去破解。但它可能在以后某个时刻成为杀手锏,甚至成为卡脖子的技术。从难处入手,才有价值。”嘉腾董事长陈友说。

    敢挑“硬骨头”啃,究其根本在于佛山企业在创新建设上的用心投入。

    周其仁谈国内创新困境时指出,后发国家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的落后。制造落后是因为设备落后,设备落后是因为人才培养落后,人才培养落后则源于科学理念落后,落后困境要一个个来突破。佛山“尖刀部队”正是从人才培育和创新管理根源入手,在创新研发上高举高打。

    每一年,普拉迪都会将销售收入的6%投入研发和人才培育上,雷打不动。即使新冠肺炎疫情下企业想方设法在各方面节省开支,但对研究院的投入却一分不少。用总经理李爱军的话说,“研究院院长的任务就是要花完这个钱,花不完就要问他为什么。”

    与此同时,普拉迪高度重视工程师人才。在企业内部,普拉迪尽力营造出热爱车间、尊重工程师的环境,并且提升高级工程师的荣誉,甚至给予其不低于经理的重视与待遇。

    同样靠人才建设“磨刀”的还有中研非晶。中研非晶的起家,本身就得益于其集结了国内最早一批接触研发非晶与纳米晶材料的人员。为保证高端研发实力,企业在佛山和深圳设立研发中心,不仅拥有国内顶级的博士团队,还引入了不少国外顶级专家,在研发上少走弯路。

    逆流而上挑战技术难题,佛山的“尖刀部队”正撬动着制造业的新格局。

    ■佛山案例

    华特气体:特种气体行业尖兵如何炼成

    能获得顶尖光刻机生产商阿斯麦的认可,是件十分不易的事。而广东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特气体”)突破层层重围,凭借光刻混合气获得了巨头的认可。

    “我们从1998年就开始研发这款气体,过程非常艰难。”华特气体总经理傅铸红回忆光刻混合气的研发历程说。这家成立于1993年的佛山企业,主打特种气体及相关设备与管路工程研发,如今已成为国内特种气体行业尖兵。

    特种气体被视作工业气体的“特种兵”。其中,应用于半导体工业的电子特种气体,更被称为半导体材料的“粮食”和“血液”。

    “我们首先要攻克的,就是对组分气体进行纯化这道关。”傅铸红说,“有些组分气体含量非常少,只有几克甚至零点几克,要将他们精准地混合在一起,还要保证他们在管路的输送和钢瓶的存储过程中长期保持量值的稳定,这对我们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华特气体的研发团队在几乎没有任何专利文献可以参考的情况下,不停试错和摸索,在积累了几千组实验数据后,最终研制成功,攻入了光刻混合气这一高端领域,并通过了阿斯麦认证。

    作为一家中国的民营气体企业,华特气体在国际竞争对手面前,体量并不大。2019年,华特气体营业收入为8.44亿元人民币。而法液空、林德等国际巨头气体企业,营收都在千亿人民币以上。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