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出口连续3个月增长,疫情后的“陶瓷之都”佛山这样自救

  2020/8/21  [访问本页PC版]

    然而,陶瓷行业在经历2010年至2015年一路狂奔后,出口利润开始逐步下滑,毛利率维持在10~15%。2015年以后,毛利率跌破了10%,如今毛利率约在3~10%。不仅如此,出口额也在下滑,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量为2122万吨,同比下降6.1%。

    发展至今,不仅佛山,整个中国陶瓷行业的产能过剩已成为同行公认的事实,除了数十个头部品牌拥有较高溢价外,大部分企业陷入了价格战。

    不仅如此,界面新闻在佛山陶瓷城走访过程中,不少商家都表示,这两年以来的不利外部环境,使得佛山陶瓷企业在遭遇疫情时变得不堪一击。

    从国际环境来说,陶瓷反倾销调查和贸易战等使得他们原有的价格优势抵消。国内的不利因素也在叠加,比如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政策使得工厂需要不断加大环保投入,“煤改气”(将烧煤炭改为烧天然气)的逐步推进,让更多燃料成本不得不摊在了瓷砖成本里。此外,还受到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和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

    行业洗牌早已开始。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宫卫2019年曾表示,2018年成为行业的洗牌元年,这一年,近10%的规模以上建陶企业退出市场。来到2019年1-5月间,全国规模以上建陶企业就减少了104家。

    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佛山陶瓷产业,未来之路该如何走,恐怕是疫情之后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陈茹看来,陶瓷出口仍然会是以贴牌等低附加值的贸易形势为主,距离脱离中低端产品的印象,实现品牌输出和享受高溢价,还有比较长的道路要走。

    她观察,一些陶企是希望到东南亚希望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可无奈的是,当地人工办事效率、政府效率较低,一些软件收费高企,再加上管理成本等,导致成本比国内还贵,有些企业就会放弃最初的想法。

    目前,大部分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东、非洲等地设厂的做的都是短平快的低档货,随着第三世界国家也在发展自己的陶瓷产业,慢慢地对中国瓷砖的依赖程度会降低,再加上这些国家的价格越来越低,陈茹预计,接下来5年内国内陶瓷需求还要萎缩三分之一,陶瓷出口会继续下滑,进口持续上升。

    疫情加速了陶瓷行业的洗牌和提升,低档砖的工厂部分被淘汰,也有通过兼并方式等存活下来。何东健坦言,存在向寡头企业集中的可能性,但无论如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陶企还是需要提升技术和品牌壁垒,才不至于在下一次风险来临时倒下。

    来源:界面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