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非能力建设合作迈上新台阶(新时代中非合作)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6/13 [访问本页PC版]埃及《东方报》发表评论说:“中国伸出援手,创造性地搭建了鲁班工坊这个重要平台,埃及等许多国家都将从中受益。” “提高本地就业及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在宽敞明亮的电焊培训室,31岁的埃及学员法伍齐身穿保护服,戴着手套、防护面罩和特制眼镜,埋头练习中国老师刚刚教授的电焊技术。 法伍齐是一名汽车焊工,刚入职不久,技术还不熟练,便报名参加了由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组织的焊接课程。“我通过培训,学到许多实用技术,希望培训结束后,能更好适应工作要求。”法伍齐说。 培训中心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建有多个教学楼和实训中心,培训项目包括机械、电子、自动化控制等多个专业,旨在为苏伊士运河经济区的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 几年来,数千名埃及青年在此获得技能培训。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总局前主席叶希亚·扎基表示,培训中心的设立有利于深化埃中产业和教育合作,培养的技术人才提高了本地企业及其他在埃企业的生产力,让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地区受益。 中国已与非洲多国开展职业院校合作。依托于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的中赞职业技术学院已举行超过50期员工技能培训,培训人员超过1000人。中国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卢旺达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建立的穆桑泽国际学院,从2017年至今已培训学生超过5000人。中国援布基纳法索职业培训中心技术援助项目开展5年来,相关专业学生就业薪资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保罗·弗林蓬表示,非洲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对非职业技术援助已成为非中深化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各国在非投资的现实需求,也是非洲各国提高本地就业及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为非洲人才能力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发展经验对非洲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距离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不远,一片竹园郁郁葱葱。轻风掠过,竹叶沙沙作响。竹园主人、乌干达竹业协会主席弗拉维亚·娜布吉尔正仔细查看竹子长势。 “越来越多的乌干达人开始投身竹产业,这与中国经验密不可分。”娜布吉尔曾任乌干达水资源和环境部国务部长,曾多次前往中国参加研修研讨活动,其中不少与竹产业相关。 “在一座巨大的展览中心里,展出了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种类之多令人惊叹。”回忆起参加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的经历,娜布吉尔如数家珍。她还在中国专家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竹子种植园、加工厂等,现场观摩了竹子如何被加工为家具、竹炭等高附加值商品。娜布吉尔说:“充分发挥竹子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潜能,这种创造财富、保护环境的做法令人鼓舞。”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