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机器人产业集群崛起“佛山造”南方日报 2023/6/8 [访问本页PC版]“在国家对高科技产业的大力支持下,国产机器人的技术近年来快速进步。以agv为例,从智慧程度到负载重量都有质的提升,相关企业申请了大量专利,‘走出去’也竞争力十足。”陈友说。 从供给侧来看,佛山近期出台的系列政策也推动着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机器人产业的集聚。一方面,今年以来,佛山持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已有四成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累计应用机器人超过了2.3万台,让本土机器人企业在家门口就能“抢订单”。 “未来在整个大湾区特别是佛山、顺德原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将会有旺盛的机器人需求,也将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收入和效益。”可信华成董事长姜可说。 另一方面,佛山持续增强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今年1月,《促进佛山北滘机器人谷智造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发布,拿出单项扶持最高达2亿元的“黄金八条”。3月,佛山发布的《关于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的行动方案》也将机器人产业明确列入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5月,佛山还率先发布《首批智能建造(建筑机器人)定额子目(试行)》,推动更多建筑机器人落地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加快携手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高水平组建创新平台,与企业一起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组建的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佛山中心已于上月底揭牌。 “相关政策加强了佛山机器人产业链,形成了聚群效应,有利于人才引进和技术交流。”陈友说,“相信未来机器人产业将像家电产业一样,成为佛山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极具竞争力的招牌产业。” 发力强链补链抱团取暖应对竞争 今年以来,在佛山机器人产业集群,不仅有“看得见”的项目落地和订单飞来,也有“看不见”的企业联结和合作默契在悄然生长。 在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今年初,洛施达传感器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艳明认识了同在园区的朗宇芯科技总经理宋鹏程,两人一个主攻机器人“大脑”,一个研发机器人“眼睛”,聊得火热。对李艳明而言,“邻居就是上下游,园区就有产业链,出门转一圈就有生意”所言不虚。 谈及为何投资顺德、落户北滘,可信华成董事长姜可也首先谈起了对优越产业配套的“向往”。他认为,佛山有着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完善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购置制造业企业配件大部分采购半径都不超过50公里,很多产业在本地的配套率达到80%。 前者在佛山找到了合作伙伴,后者则希望在佛山找到合作伙伴,机器人企业负责人用实际行动和现身说法,表明了佛山机器人产业集群内部互动的加深,以及这一互动对外部企业的吸引力。 事实上,今年以来落地的系列项目,也推动着佛山机器人产业链日趋完善。以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二期为例,该园区还引进9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预计未来园区供应链配套达85%以上,产品到货周期也将大大缩短,一些零部件此前到货周期要90天以上,如今最快只需要半天即可到达。 这将为重塑佛山机器人产业集群的面貌。一方面,国内机器人产业“卡脖子”技术集中在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三大件”上,不少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导致本土供应链无法做到低成本和高效,不利于产业进一步扩张,而产业链的完善正有望帮助佛山突破这一瓶颈。 另一方面,“抱团取暖”有利于帮助佛山机器人产业集群应对日渐激烈的行业竞争。最近,行业分析机构mir睿工业指出,2023—202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将迎来第二次调整期,届时市场会呈现存量市场争夺与细分增量市场卡位并存、终端客户更加看重产品个性化定制以及服务、客户对成本控制要求更高等特点,将对国产机器人企业成本控制能力、资源整合优化能力、关键环节/零部件自主可控能力、合作伙伴利益共同体建设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高辉说,产业集群内部的良好互动,将有利于增强整个产业带的竞争力,帮助佛山机器人企业应对“内卷”。但他也指出,要让集聚效应加速显现,佛山机器人产业集群还需付出更多努力,既需要企业保持开放的心态,也需要政府部门出台落地更多扶持举措。 “围绕机器人产业,佛山市各级部门都出台了政策文件和扶持办法,我建议相关部门可尽快出台申请指引、操作细则等,推动政策红利的尽快释放。”高辉呼吁。 观点 佛山机器人产业 如何走好特色发展路? 当前,各地都在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群雄逐鹿之下,佛山机器人产业如何走出特色发展路?对此,有行业人士建议,佛山机器人产业可抓住本土制造业转型升级机遇加速发展,还有业内人士将目光投向了产业链和生态圈,提出以集群战法赋能佛山机器人产业。 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协会秘书长高辉: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