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浮躁的营销人

  2007/10/28  [访问本页PC版]

    故事三:

    z君曾是某企业的分公司经理,该企业原是广东乃至全国家电企业中的大哥级企业。1992年伟人邓小平南巡还特别莅临指导。一时在全国掀起了不小的风暴。z君算是该企业的老员工。从第一代创业元老起,他就分配至该企业。九八年z君开始转型,由原来的技术部门转行做销售。由于善于钻营,兼之“马屁功夫”了得,自然甚得领导欢心。于是在99年就升任某省分公司总经理。当时的分公司总经理可谓位高权重,一手遮天,其实就是某省的“山大王”。经过两三年的搜刮,z君挣的盆满钵满。然后拿出金蝉脱壳之计溜之大吉。以至于现在用百度搜索企业名加z君姓名时,还能发现该企业对他的“通缉令”。据说z君后来在上海炒房又狠挣了一笔,再后来转战股市,坐享太平,“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说做贼心虚,据说z君一听到警笛声或看到穿警服的就浑身哆嗦、两腿发软、直冒冷汗。而且,据说,z君现在是创业不成(多次失败),打工不得(臭名远扬)。只能玩玩股票,以消遣无聊的时光。

    我讲的这三个人全是我身边的人,不知读者看了上面三个故事有什么感想。现在,通过这三个身边的人和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虽然上述三个故事的主角均在物质上有不小的积累,但他们共有的心态是“浮躁”,兼具焦虑、迷茫。

    我没有调查过现在营销人的心态如何(也没时间操心),但我想有一点却是许许多多的营销人共有的,那就是浮躁。我对浮躁的理解是:轻浮,心绪不宁,忧虑感强烈、做事多从短期行为考虑,急功近利,投机意识明显等。

    那么,中国的营销人何若如此,何以至此呢?

    我想,大概与社会大环境、营销小环境、个人价值观原因有关:

    首先,也许是社会大环境的原因。改革开放后,社会由原来的阶级斗争为纲转化为当今社会疯狂的拜金主义。在“发展是硬道理”下,人们普遍的价值观是发财致富,唯利是图。“五子登科”成了多数中国人的梦想。在房市、股市疯狂的中国,好象不会挣钱,不会投资就是一种耻辱。就会在人前抬不起头来,就会在酒桌上饭桌上没有主题。功名利禄、酒色财气就象无形的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人们不知不觉陷入恐慌与焦虑。同时,在社会保障体系缺乏的情况下,人唯有拼命的挣钱才能找回片刻的安全感。在信仰缺失的情况下,金钱成为最真实的“信仰”。虽然这种“信仰”离真正的信仰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