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解析厂商营销价值链上的协同营销

  2007/10/29  [访问本页PC版]

    3、流动式培训

    厂家营销人员,在深入到一线市场时,在拜访经销商时,都会随时随地的给客户及其人员沟通、培训,其内容主要是营销技巧的提升、通路策略、促销策略、市场细分等等。

    以上培训活动的开展,扎实有效,有始有终,不但调动了经销商的参与积极性,而且也为经销商的战略规划指明了方向,既明晰了思路,又有了具体的方略,既提高了客户的盈利水平,又增强了其对公司的忠诚度,起到了一箭多“雕”的市场效果,有效实现了知识协同管理,达到了共同进取的成效。

    五、资源协同管理

    企业在与经销商的合作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有效整合各工作环节中经销商的资源,达成资源协同管理,发挥经销商的优势是厂家应该多思考的问题。

    如:厂家在设计进货坎级政策刺激时,给予物料支持时,对其下游分销商采取高额搭赠时,对重点市场或分销客户辅以合理的促销拉动出货时,最好签订厂家、经销商、分销商三方协议明确销售政策,确保销售政策执行到位,提高各级渠道成员的积极性。

    厂家在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指导经销商的出货价格,合理分配各级成员的利益,厂家要确保价格体系的坚决执行,提高渠道的推动力。

    厂家在计划覆盖市场内终端之前,必须要对市场内的终端情况进行了解,根据产品的特点找出符合公司产品销售的各种终端,厂家销售人员要同经销商商讨,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终端覆盖的计划,充分依靠经销商的资源,给予经销商一定的铺货费用支持,提高终端铺货率。

    还有,随着现代零售系统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的产品不得不要进入这些零售系统,这首先面临着要交纳高额的品牌费、进场费、条码费等门槛。实际操作中,经销商是要先期垫付这些费用,然后等待厂家的核销。可现实中,很多厂家是按照经销商的销量完成情况给予核销,经销商都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如果进入的终端没有销量,他们先期垫付的费用厂家会给核销吗?如果不核销,费用不就打水漂了吗?所以,经销商都会很谨慎,不敢投入,自然就进入不了更多的门店,结果销量就不会提升。虽然厂家销售人员会想方设法“引诱”经销商多投入,提高销量,以换取厂家更多的支持,这样双方就陷入了这样的博弈之中,延误了很多的销售机会。

    面对这种情况,厂商之间必须进行具体评估计划进入的门店的投资分析,明确是否进入,费用由经销商垫付,然后厂家再予以及时的核销,具体如下: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