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古瓷窑的千年陶瓷文化2008/2/3 [访问本页PC版]平定窑在今平定柏井村,故名。始烧于唐,历经五代到宋,以烧白瓷为主,还烧黑釉器物,有印花、剔花盘以及北方见习的五角、六角纹盘碗等器。窑址与河北邢窑、定窑相距较近,瓷器造型装饰与两窑有共同之处。 交城窑在今交城境内,故名。始烧于唐,以白釉产量最大,有盘、碗、壶等器物,还发现有黑釉斑点拍鼓残片较多。宋代有发展,仍以白瓷为主,也有当时北方各瓷窑所习见的动物小雕塑还烧制白釉釉下赭彩彩绘装饰,特征与介休窑大体相同。赭彩有呈橘红色者,其他地区极少见珍珠地划花装饰品种有枕、洗等器,但产量较少。 介休窑在今介休洪山镇,故名。1959年发现。始烧于宋,历经金、元、明、清四代,在山西较少见。宋代以白釉为主,早期碗体厚重,与交城窑相似有薄胎印花碗盏,胎白纹细,受定窑一定影响,碗盏里心都留有三个细小支烧痕,是其特征之一白釉黑花品种也有发现,釉面光亮,与河南、河北同类装饰有别。金代烧黄褐釉印花器较多,器内多印花,尤以孩童荡船纹饰为多,富有介休窑特色。 霍县窑在今霍州陈村,故名。为山西上世纪70年代后期新发现的古窑址之一。以烧白瓷为主,光素无纹者,少量有印花装饰,胎洁白,用支钉垫烧,器内及器足都留有五个小支烧痕。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所提及的彭窑仿古定器折腰盘,霍县窑遗址里遗留甚多,证实明、清两代文献中的彭窑就是在霍县陈村。元代还烧白地黑花品种,遗址有高足杯标本明、清两代绘花卉者较多,有书写文字者。传世品有带纪年铭文者,故宫博物馆有墨书“明昌四年”(1193年)盘一件,是研究该窑烧瓷上限的极有价值的资料。 长治窑在今长治县八义镇,故名。烧瓷品种有白釉、白釉红绿彩、白釉黑花及黑釉四种,以白釉红绿彩绘碗最富有特色,碗心多画折枝花卉,有画鱼纹者,碗心及圈足都有五支烧痕,此类碗晋南地区金墓出土过。白釉有刻花及画黑花装饰,刻花纹饰较简练,黑花多绘于碗内或罐外,纹饰多为折枝花卉,也有鱼鸭等纹,但为数较少。 其他除上述著名窑址外,山西历史上出现过的窑口还有蒲州窑、阳城窑、广灵窑、长子窑、壶关窑、灵石窑、襄陵窑、岳阳窑、河津窑、吉县窑、乡宁窑、曲沃窑、翼城窑、夏县窑、赵城窑、沁源窑、静乐窑、寿阳窑、武乡窑、和顺窑、左权窑、昔阳窑、河曲窑、崞县窑、保德窑、繁峙窑、定襄窑、马邑窑、五台窑、盂县窑、临县窑、天镇窑、隰县窑、浮山窑、蒲县窑等等,可谓遍布于全省。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