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中国式团购:需求很大生意难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6/11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网上流传一则寓言小故事:有一个犹太人开了一家加油站,他赚钱了,第二个犹太人就在加油站旁边开了一家餐馆,第三个犹太人就在其旁边开了一个超市,他们都赚钱了。有一个中国人开了一家加油站,他赚钱了,第二个中国人就在他旁边开了另一个加油站,第三个中国人又在他旁边开了一个加油站,后来,他们都没生意做了。

    故事的情景,有点像中国的团购网站。

    盛极一时 人人跟风

    59元可以享受原价298元的牛排套餐,29元可以换购原价80元的电影票,甚至还能0元抽ipad,这就是团购网站能带给人的“便宜”。

    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表现形式,团购网站起源于2008年美国groupon公司,最初的商业模式是网站每天推出一款团购服务,用折扣来吸引消费者,用户购买后在线付款,网站与商家按一定比例进行收入分成。正是因为groupon的崛起,才让国内更多的投资者发觉到团购行业的魅力。

    2010年初,groupon的这种商业模式传入中国。“每天一团”的形式很快被网友所接受,以美团网[微博]为首的最早涉足此领域的几个团购网站很快成长起来。同年9月,拉手网[微博]紧接着又开创了“一天多团”的模式,在同一天的主页面中向用户推出多款团购活动,团购商品和服务很快遍及日常生活中吃、穿、用、行等多个方面。网友用户也从最开始的半信半疑,转为大力追捧。一时之间,中国的团购业无论是从网站数量,还是单天推出的团购商品数量,都成几何倍地增长。

    不到一年时间里,超过5000家团购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风投资本都瞄准了团购网站这个看似潜力无穷的市场,尤其是针对“北上广”等大型城市的团购争夺,激烈异常。消费者对于团购所带来的超低折扣也是津津乐道,大有“不团购,无消费”的势头。

    恶性竞争 残酷淘汰

    随着“团购”概念愈炒愈热,“中国式团购”似乎慢慢变了味。团购网站竞争激烈,进入了“低价复低价”的怪圈。广告大战、高薪挖角、倒贴商家赔本赚吆喝等等,种种疯狂的背后是在快速培育了中国的团购市场的同时,也让团购行业很快跌入了漫长的“寒冬”。很多网站或一夜之间从行业中消失,或艰难面临倒闭和破产,或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据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团购网站累计诞生总数高达6177家,不过累计关闭3482家,死亡率已达56%,尚运营中2695家。而截至2月底,真正还在维持运营(减除虽能访问但团购活动已经7天以上不再更新)的团购网站数量只有943家。倒闭、合并,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团购网站中发生。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