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卫浴代理商积极“触电” 线上线下同价难保

  2014/10/31  [访问本页PC版]

    “即便他们会付给我们‘落地’费用,但我们也不愿意接这活儿。”老毕说,对他来说,刨去各种成本不提,产品一进一出的利润通常在40%左右,而如果帮“电商”订单落地,每单顶多收到5%左右安装配送费,而这根本不足以支付其间产生的人工、运输费用,更可怕的是,容易将“电商”订单产生的纠纷以及售后维修等“麻烦”惹到自己身上。

    缺少了区域代理商对“最后一公里”的支持,生产厂商的“电商”之路遭遇瓶颈。家居电商业内人士唐人曾撰文评论:“如果是传统经销渠道商搭建电商平台,生产企业电商与其经销商的矛盾就更加突出,因为他们直接在线上就面对面地遇上了。两条在不同轨道上独立行驶的列车就不可避免地要相撞!”

    现在来看,这一“矛盾”似乎并不突出,因为目前家居“电商”业务规模还不成气候。然而随着家居“电商”规模的扩大,这一矛盾也会日益突显。

    代理商自己做“电商”

    目前像天猫、京东这样的b2c(business to customer,商家对消费者)平台电商,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表现为品牌旗舰店的直营模式,另一种是代理模式,体现为品牌专卖店。

    在建材家居行业,谁适合在线上代理经销?这一次,原有的线下代理商选择了主动上线——革自己的命,他们的思维是:电商渠道大势所趋,既然抵挡不住,与其被动防守,不如拥抱合作,分一杯羹喝喝。

    代理商是直面终端消费者的零售商。分析人士指出,具有一定规模的代理商熟悉行业,体察消费者真实诉求,对于所代理的品牌认知度高,拥有线下展示门店优势,集体验与服务于一身,比起厂家直营“电商”,线下代理商去线上做“电商”,能更有效地推动建材家居o2o模式发展。

    华耐立家电商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建臣告诉北京晚报《家居周刊》记者,作为一家在线下12个省市60多个销区拥有800多家连锁店的瓷砖、卫浴产品零售服务企业,华耐立家建材连锁于2013年1月登陆天猫、京东b2c电商平台。“我们在京东建了箭牌、法恩莎、马可波罗3家专卖店,起步很艰难,去年3月份总共才卖了18万元。”李建臣补充说,“要知道,我们代理的这三个品牌在线下每月销售额多在七八千万元,甚至过亿元。”

    去年4月,华耐立家“电商”销售100万元,7月增长至200万元,李建臣说,经过几个月的网上卖货,他们逐渐掌握了“京东天猫这些销售平台的游戏规则”。到了去年“金九银十”,他们月销售额突破了400万元大关,紧接着的“双十一”,华耐立家卖了900多万元。“今年,我们电商的月收入已达千万元量级,今年已累计销售超过一亿元。”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