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生产过程易产生凹釉、针孔、釉屎缺陷等处理2019/1/27 [访问本页PC版]【 www.FsTaoci.Com 】陶瓷淋釉是生产中一个重要环节,淋釉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凹釉、针孔、釉屎、砖面白点、淋釉不均、缩釉、釉泡和绿点等主要缺陷。结合这些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供参考。 a:凹釉 砖坯淋釉后,在釉面上出现凹坑(凹釉),有时甚至露出底坯。 对出现凹釉时的面釉性能和环境进行跟踪,易产生凹釉的几个原因分别有: (1)面釉流动性不好,面釉结皮。 (2)面釉中有气泡和油污。 (3)空气中灰尘进入面釉中。 面釉结皮 针对面釉流动性差导致面釉容易结皮的问题,通常采取的措施是提高面釉的流动性和及时清理结皮面釉。 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解决: (1)通过加入电解质三聚磷酸钠或食用盐,在不起波纹的情况下提高面釉的流动性,将面釉流动性控制28-32s之间。 (2)开动对流缸和搅拌机,增加面釉的流动性。 (3)在保证施釉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快砖坯在釉线的速度,加大钟罩漏斗的下釉量。 (4)每班清理一次钟罩和主釉缸,及时清理已经结皮的面釉。 面釉中有气泡和油污 面釉中的气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面釉中本身含有气泡。 (2)面釉进入釉缸时产生的。面釉球磨完成后,当陈腐时间不够时,面釉中的气泡没有溢出。当陈腐时间过长时,面釉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气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从釉桶中补充面釉到釉缸中,当面釉从釉桶进入釉缸的落差过大时,会伴随着产生气泡。 针对面釉中自身含有的气泡,通常采取添加消泡剂的方法进行处理。 对于面釉从釉缸中流下产生的气泡,可采取增加副釉缸的方法,让面釉从副釉缸进入主釉缸中,减小面釉进入主釉缸的落差,避免面釉进入釉缸时产生气泡。 针对面釉里釉污主要有两种:釉料里面的原材料和下球的时候被污染,还有就是在釉线被外界带来的油污污染,这就是所谓的人为造成!一般是清洗钟罩,主缸和淋设备,还有就是加酒精化解! 灰尘 灰尘造成的凹釉有两类,一类是灰尘落在面釉中,另外一类是灰尘落在砖坯上。 在施釉时,空气中的灰尘进入面釉后,因为灰尘与面釉在干湿性、流动性和结合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灰尘与面釉结合不充分,在淋釉时造成釉面局部破裂产生凹釉。当灰尘落在砖坯上,在淋釉时,因为灰尘与面釉结合性差,往往会造成面釉不能正常覆盖在灰尘表面,在砖面上形成凹釉。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