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管理中的几个棘手问题2007/10/21 [访问本页PC版]【 www.FsTaoci.Com 】 1.人情vs制度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在中国文化的词汇中,有两个词语是所有外文都翻译不出来的,而这两个词正是中国社会的精华缩影。这两个词就是“面子”和“关系”。有人用face或facilist作翻译,也翻译成不伦不类,外国人照样看不懂。“关系”这个词更不用说,它不同于传统上的“relation”,在法文里,干脆把它直接翻译成了“guanxi”。可见中国社会是离不开这两个词的。 中国社会是一个关系社会。无论是办事情还是日常生活,总离不开面子和关系。有关系总比没关系好,这句话,放在哪,中国人都会认同的。那么在企业里,它照样也存在。企业税务、关务、公务等对外工作需不需要关系,办事需不需要讲情面?坦率地讲,还是需要的,关系与面子是中国社会矛盾的润滑剂。古代不是有句话,“打狗也要看主人”吗? 但是,对待这个问题,必须客观辩证地去看。关系/面子本身没有什么错,关系是社会人的体现,面子部分是人的尊严的象征。然而,放到企业的管理中来看,它势必会引起人情与制度的矛盾与冲突。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既关乎于企业文化的走向,似乎也关乎于企业的前程命运。制度是理性的,人情是感性的。合理地利用制度可以使企业的根基巩固,有发展的软件妥善地处理人情关系可以使企业的人际和洽,有发展的氛围。两者并行不悖,关键在于运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当然,也应该记住“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应该处理的事,则须当仁不让,毫不退缩。前不久发生的“邮件门/秘书门”事件,谁是谁非不重要,但值得我们深思。 2.公司处于重组变革阶段的力不从心 许多管理人员遇到企业结构重组或管理变革时,都会显得不适应或感觉很有压力,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这是人之常情,并不难理解。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但我们往往“无机”地去对待这个有机的组织。只要公司决定进行变革,也就证明了公司已经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使公司的新制度或新措施真正的有效,管理人员必须在重组变革的过程中把握住要领和重点,有的放矢,不为变革而变革,要用一些实际的行动措施去证明变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证明自己对公司的价值。我认为在变革中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有人说,培训是所有变革的中心。所以第一点,你要了解新的制度是否真正被人所了解、所执行。人的理解力有时是很可怕的,永远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知道大家在想什么。如果一项制度有几种解释的方法,那么在现实中,它的执行力度一定会大打折扣的。古代的孙武曾说过:“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无论变革的推行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应该首先从这方面找下原因,问一问自己,是否自己在推行制度是存在“约束不明,申令不熟”的情况,在执行变革的过程中,是否细心沟通了,是否有效地监督了过程,是否为随时突发的事情作好了准备。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