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2007/9/24 [访问本页PC版]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应当体现为一种系统的企业文化,它包含企业的经营理念、宗旨、制度体系、行为规范和外在形象。塑造卓越的价值观念体系,有两条必须遵循的原则:1、以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为背景,企业价值观以踏准时代步伐为标准。2、以本企业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目标为基础,创造出符合企业需要、独具特色的价值观体系。 第二个问题,推崇“无为而治”的有机管理思想。 所谓“无为而治”的有机管理思想,注重于精神的引导,淡化形式上的控制,提倡企业高层管理者尽可能地将权力下放,以便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给人们行动的自由去实现他们自己的构想,并对所产生的结果负责。”(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第333页)。 由于我国的封建传统和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人们的思想被禁锢,思维僵化。体现在企业管理中,就是自上而下的层层控制,这种控制往往成为一种对人的思想束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常常存在一种顾虑,害怕放权会使企业失去既有的功能,使得最高管理当局被架空,从而使企业陷于瘫痪,所以他们事必躬亲,过于勤快。领导者的过于精细,限制了下属的创造力,久而久之,人们势必思想僵化,疏于创新。 一个学习型企业所要做的不是对行为的严密管束,而是努力改变人的思维模式,加强团队学习能力,让各种信息与人的创新思维接触、碰撞,产生出改变现实的良策,达到控制企业的目的。正如清华紫光集团总裁张本正所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去除管理。” 具体地说,“无为而治”的有机管理思想体现为几种创新意识。 其一,重视人的作用。把企业内的人看得比“制度、模式”更重要,相信员工的创造力和实干能力,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甚至于决策大胆地交给他们。破除下级绝对服从上级的僵化观念,提倡个性化的自主思维,“给人家说话,天不会塌下来”。同时,以人的观念评估人的价值。对此,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有一段至理名言可供借鉴:“评估人的价值,不在乎他们拥有什么,而在乎他们知道什么和能够学会什么。” 其二,全息管理思想。90年代,我国著名企业家黄关从把原本属于自然科学中的“全息”概念创造性地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来。全息管理的主要含义有三层:1,“全息”指全部的信息,也就是说,管理决策所依据的信息是全面而不是片面的管理措施是系列化配套的而不是孤立推出的。2,任何一个局部都包含有整体的信息,亦即所谓“一叶而知秋”。3,一个适当的局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整体。比如一种思想、一种创意甚至是一种不为人注意的现象,经过发扬光大,会如同一片叶子或一根枝条插入土壤,在合适的环境中长成参天大树。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