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联想成长的文化根基

  2008/1/7  [访问本页PC版]

    如今联想走非相关多元化的道路,是因为这样做既必要,又可行。我们在2001年办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这三家新公司,其实是从股东利益考虑的一种措施。在联想分拆之后,我本人退到了股东层面,成为他们的股东。理论上讲,我有这么多资产在里面,就要考虑这些资产是不是带来了最大的回报另一个问题就是,资产全放在it里面确实有比较大的风险。比如说并购ibmpc就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因此分散风险,创造价值,是联想控股做非相关多元化的必要性。

    从可行性上说,我在那个时候退出来之后,考虑到自己还是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可以利用这些经验做别的事。我考虑问题的习惯是抓住几个大的关键点(我们称之为“死扣”),一旦想清楚了就赶快去做。我们认为风险投资领域是一定要发展的,风险投资无非是培育一些高科技企业从小长大,而我们有扶植企业家、扶植企业的经验,这些都是我们的强项。启动业务的资金在几亿到十几亿人民币之间,我们也有这个实力。关键就是谁来做这件事。我认为朱立南合适,他有这个慧根和能力,因此联想投资就成立了。

    涉足房地产业是一个比较偶然的原因。当时中科院让联想开发融科大厦所在的这块地,而陈国栋有这个基础,融科智地就应运而生了。弘毅投资的产生则是在“十六大”前后,当时国家强调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而我本人除了对高科技领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以外,对国有企业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我认为联想进入这个领域一定有很好的结果,而赵令欢有这样的底子,所以弘毅投资成立了。

    企业做事情,关键问题是怎样找到合适的人。这三家公司还算比较成功。几年下来,我们所投资企业的业绩以及我们得到的回报都是不错的。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对企业的基础管理问题有深刻理解。

    首先是机制问题,联想投资和弘毅投资的运行模式与国际上完全是一样的,激励机制也没有差别。国外做投资的企业是合伙人制,其费用来源是所募集资金的1.5%到2.5%之间,其所得到的回报将是所投项目利润的20%,就是投资者占80%,管理人员占20%。这个机制为什么重要?因为当我们组织队伍准备打仗的时候,要能够稳得住人。如果没有这个机制,人一挖就会跑,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现在很多国有的投资公司,由于方方面面的关系,激励制度不能这么安排,投资回报就会大打折扣。

    其次是“管理三要素”。第一是建班子。第一把手要在德和才方面经受过深刻考验。我在准备做这三家公司的时候,曾经考虑过到底走什么路。我可以从外部聘请已经有成熟经验、有一定名望的人,但我没有这么做,原因就是考虑到文化还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我们从外部请人,等于给人家建了一个平台,让他进来充分显示才能。如果做不好,那么人就会离开,整个队伍全都散了,这种情况在网络泡沫时代屡见不鲜。对这些问题我们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知道文化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样做可以使企业能够更长远地发展下去。甚至后来我们提出要做“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