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望未来50年的中国建材工业2008/1/7 [访问本页PC版]总体上看,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至少也在2倍~3倍之间。 相关研究成果表明,要适应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我国高速公路网的总规模大体应在10万公里~12万公里。 另外,从国家今后的公路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看,未来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表1)。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印度的3倍,公路里程却只有印度的56%,其主要差距在于农村公路里程比印度少,而连接各城市的高速公路里程我国却是印度的120倍。说明过去我国有关部门并没有做到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十一五”期间,国家显然准备改变这种现状。 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看,今后的建设投资还要加大(表2)。 公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水泥等基本建筑材料的需求,从国内外的比较研究中,都显示出未来10年~20年,发展潜力仍然巨大,中国的传统建材工业还是蓬勃向上的朝阳产业。 (2)铁路基础设施通过人均铁路里程比较,可以推测出类似的未来基本建材需求量。 日本铁路总营业里程2.38万公里,按国土面积计算,平均路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533.62公里,是我国的7倍。 据中国铁路网报道,法国铁路总营业里程3.18万公里,按国土面积计算,平均路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538.3公里,也是我国的7倍。 据人民铁道报报道,到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例将达到60%左右,将有4亿多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伴随人口大迁徙,交通和运力需求猛增。据最新统计,民航、公路、铁路单位运输量平均能耗比约为11∶8∶1,在完成相同工作量的情况下,铁路消耗能源最少铁路运输产出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仅是公路运输的1/30.众所周知,中国人均铁路里程不足1根火柴长,仅占世界铁路营业里程的6%.然而,就是凭着这6%的比例,中国铁路奇迹般地完成了世界铁路1/4的运输工作量。 因此,铁路建设也将是中国未来大发展的重点,也是水泥消耗的大户。其他诸如机场、码头等基础设施,都是建材的消耗大户,都有类似的需求比例,在此不一一叙及。 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保障从中国目前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来看,再支持10年到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是问题不大的。一个海外华人曾对笔者说,中国人还是很幸运的,天然禀赋还可以支持我们快速发展10年~20年。相比之下,有些发展中国家今后恐怕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