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日报:工资上涨,要让普通职工“有感觉”2008/2/10 [访问本页PC版]曾湘泉乐观地预期,《条例》在年内出台“基本上已经不再是悬念”。 《条例》之外,当前许多劳资政策的限制亦成为需要破除的藩篱。 在一定时期国民收入增长恒定的情况下,税负增长过快,就会两相抵消,公众收入增速就自然会感觉相应放慢。而更多的民营企业即使想给员工加薪,也受到税收制度的困扰。目前所实行的计税工资个人所得与企业所得双重征税,某种程度上变相鼓励企业追求利润,压低工资,这是实际工资增长跟不上利润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税收制度的变化要看财政、劳动、税务等部门以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协调情况。”文跃然说。 曾湘泉认为,目前地方政府没有增加工资的动力,这个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他说,地方政府竞相压低劳动力价格,以此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如果不改变这种政绩考核指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就不会有出路。” 在工资分配当中,“资强劳弱”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已经习惯了工资由老板说了算。老板不答应加工资,我也无可奈何。”王佳说。全国总工会一直在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陈斯毅表示,这是解决部分职工工资增长缓慢问题的重要机制。然而,尽管试行已有7年时间,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其中只有10%的企业做的比较彻底。”孔祥鸿粗略估计。希望完善相关法律细则,将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要求,成为许多政府官员和工会干部的期待。 此前,为促进企业提高普通职工工资水平,劳动保障部门曾督促各地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不但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而且最低工资的核算方法也应改进。”曾湘泉主张借鉴国际经验,改计月工资为计时工资,因为这有利于低收入群体。他说,“收入越低的群体,其劳动时间越长,而且报酬越得不到保障,因此,实行计时工资最符合他们的利益。”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