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破解玻璃幕墙建筑维护难题

  2008/2/14  [访问本页PC版]

    检查结果触目惊心,也令人不能不佩服上海建筑主管部门的先见之明。他们这种定期进行严格普查的做法,既网住了企图蒙混过关的“漏网之鱼”,避免了玻璃幕墙再度伤人的事件,又杜绝了管理上的漏洞,保护了玻璃幕墙高楼的“面子”,维护了上海的城市形象。

    启示二:“第一责任人”要明确

    据了解,目前困扰各地建筑主管部门的主要问题是,玻璃幕墙建筑的建设和管理相脱节,遇到问题找不到相关的责任人。照理说,谁拥有玻璃幕墙建筑的产权,谁就应当对它的安全负责。

    由于业主情况复杂,找出玻璃幕墙建筑的责任人并非易事。有的是数家业主共管,这些业主大都是大财团或企事业单位有的仅仅是租住者,只有使用权,根本无权打理这摊“业务”有的是受开发商委托管理的物业公司,根本不能替代业主来做这个“主”还有的业主是个人甚至是外国人,很难管理……这就使得幕墙建筑的定期检查和维修难以得到保障,以致不管不问、互相推诿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行人遭遇“玻璃雨”袭击后都不知该向谁索赔。因此,确认“第一责任人”,就成了管理维修玻璃幕墙建筑的一大瓶颈。但是这个瓶颈已经被冲破,上海市建委在近期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明确表示:玻璃幕墙建筑的业主为“第一责任人”。这无疑是快刀斩乱麻的果断决定。它意味着,玻璃幕墙建筑的定期“体检”,在申城已不再成为业主们踢来踢去的“皮球”了。

    这是上海市建委在管理和整治玻璃幕墙建筑中给人的第二个启迪。此举结束了一直以来法不责众的“无政府状态”,强化了管理秩序,真正地将责任落实到人。从此以后,谁是业主,谁就必须尽到对玻璃幕墙管理和保养的责任,想推也推不了。这样一旦发生问题,也可缩短执法部门调查与处置的时间,减少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和扯皮。

    惟一遗憾的是,商务楼的维修基金至今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可能会给以后的整改工作带来困难。

    启示三:“一幢一卡”建立长效机制

    设立全市玻璃幕墙建筑信息数据库,为每幢玻璃幕墙建筑办理一张特种“身份证”,做到“一幢一卡”,建立玻璃幕墙建筑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这是上海建筑主管部门给人的第三个启示。

    过去,上海市建委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为玻璃幕墙建筑企业和业主提供服务,他们还利用行业协会、相关专家加强对玻璃幕墙建筑产权人的业务指导。但是这一切收效甚微,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