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劳动合同法对不同类型企业工资成本影响2008/2/19 [访问本页PC版]纺织类企业(苏州,500~1000人): 从事印染业,员工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为1100~1500元/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工分别占员工总人数的10%、5%和85%。该企业最近3年来的平均工资每年增长达10%左右,2008年工资可能不会增长。工资成本占企业成本的5%。预计未来几年成本压力主要来自原材料成本和人民币汇率的上升。 由于公司没有为占员工总数20%的外来民工缴纳社保,因此新法的实施对企业的劳动力成本造成大约7%的上升压力。 机械电子类企业(苏州,700人): 员工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为1800元/月。管理和技术人员及操作工分别占员工总人数的33%和67%。该企业最近3年来的平均每年工资增长达15%左右,2008年工资会继续以10%左右的增幅增长。工资成本占企业成本的8%。预计未来几年成本压力主要来自原材料成本,工人工资和人民币汇率的上升。 由于受访公司是国有企业转制的民营企业,对员工社保缴纳工作规范,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该企业不会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 电气设备企业(温州,上万人): 该家企业是温州的一家龙头企业,员工人数上万,主要竞争对手为国外的西门子、ABB、施耐德等知名企业。该企业处于上市准备阶段。 该企业认为新劳动合同法是对制造型企业的一次“洗牌”,由于该企业一直做上市的准备,所以员工工资及社保方面都比较正规,新劳动合同法的发布对其工资没有产生额外的成本,但会影响到同行业中的中小企业。 服装业企业(温州,60多人): 工资水平在1600元/月。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占比分别为15%和85%左右;本地和外地员工分别占比20%和80%。最近5年来,该企业的工资增长约在10%左右,预计2008年工资将继续保持10%的增长速度。企业工人成本主要占其加工成本的50%左右,毛利率在20%。企业生产效率年平均提高10%,与工人工资的增长差不多。企业的成本压力主要来自能源、工人工资以及环保投入。 目前企业只有20%~30%的比较稳定的员工已经上了社保,其他的流动性较高的员工均未参保。估计新劳动合同法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15%左右的工资成本。但企业不能通过提价来转嫁成本,反而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可能会降价以谋求产品的销售。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