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制造向何处去2008/4/10 [访问本页PC版]“温州鞋价廉物美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后,就会腹背受敌好强好胜好斗好独赢的经商理念到了国外就有可能水土不服。”中国皮鞋出口大户温州东艺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荣事后总结说。 温州皮鞋制造商后来都在当地办了合资企业,或做生产或做销售,连小到几乎没有人知道的小工厂也都在东道国成立了合资工厂。和当地人携手合作之后,这些温州人才领悟到,和当地人合作、雇佣当地人固然是他们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之一,他们需要为此付出额外的成本,但当地人给他们的工厂带去的本土文化能让他们的事业做得更深入市场、深入人心。这就是他们为产品付出额外成本所得到的附加值。 关注附加值,就意味着要关注产品制造之外的商业要素,品牌自然是一个主要的附加值提升通道。从李宁和百丽等企业身上可以看到,他们越来越清晰地在运用“拿国际化的品牌形象打消费本地市场”的套路,开始把精力都放在了品牌、设计、供应链和渠道上这些制造之外的元素上。 经过多年努力,李宁公司以38.61亿美元的市值,在世界综合性体育用品商的排名中排在耐克、阿迪达斯和彪马之后,位列第4位,打开了一条中国制造的品牌提升通道。而2007年5月23日,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香港,1880)登陆香港联交所,当日收盘总市值达670亿港元,甚至远远超过了市值380亿港元的国美电器(香港,0493),一举成为港交所的内地零售市值王。 因为早年在香港的创业经历,百丽国际的创始人邓耀在上世纪80年代初注册成立公司的时候就确定了百丽要做品牌的发展方向。这个目标让百丽国际从创业之初就开始围绕品牌设计公司架构和管理模式,而百丽国际在上市时4000多个零售网点的渠道规模更是给他提供了极大的附加值。 这是市场对百丽国际高估值的重要原因,也让很多中国企业对于附加值这个概念的理解,在品牌之外增加了渠道价值。 未来10年,中国制造们对附加值还是成本,地位还是规模的选择是确定的。如果把中国制造这30年比作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那么头20年中国制造的成本和规模都只是在为自己打基础,以便让自己能够有机会爬到第二层。 虽然面对风险,大部分中国制造的底层基础们必然宁愿随时“冬眠”炒短线,或者是背井离乡四处迁移,来赚取2%的利润,但中国制造的确需要更多有进取精神的企业来承担提升整个产业的责任。中国制造永远不应抛弃规模和成本的优势,但成本和规模只能成制造业之大,附加值和地位才能成制造业之强。 作者:叶丽雅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