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超市的发展趋势2008/4/12 [访问本页PC版]中外资超市同台竞技 中国加入WTO后,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一批国际连锁超市巨头更是加快了在中国内地扩张的速度。全球最大零售巨头沃尔玛自1996年登陆中国特区深圳至今,已将连锁店铺扩大到38家。世界第三大零售商德国的麦德龙在中国的店铺也已经达到18家,而2004年后则将以每年十家的速度发展。世界第二大零售商法国的家乐福在中国也已经有50家店。 上海是外资零售业集聚的城市,拥有各种形式的合资商业企业近百家,是内资零售业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地方。在中国,像联华、华联等超市从“洋超市”那里学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又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良,更适应当地人的口味。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商战,本土连锁商业企业不断合并,实战能力已有很大提高。这表明,未来的中国,内外资超市将同台竞技,使用各自的制胜法宝。 兼并与上市势在必然 流通领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放时间最早且开放力度最大的行业之一。到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届时,中外竞争的特点将转向连锁企业之间的收购和兼并。事实上,超市重组在我国有的城市已经开始。西单商场和上海华联超市正式签约,联手组建北京西单华联超市有限责任公司。在国际上,法国两大著名超市集团家乐福和普罗莫代斯宣布了一项总额为1622亿美元的“友好合并”计划,组成全球仅次于美国沃尔玛集团的第二大连锁超市集团。 预计在10年之内,我国中等城市的超市企业将从目前的十几家乃至数十家重组为3至5家;省会城市的超市将从上百家甚至几百家重组为5至10家大型连锁超市集团。 目前,中国大多数的超市公司是在运用供应商的商品结算沉淀资金来发展规模的,缺乏后续资金的支持。因此,让代表现代流通产业的连锁超市公司上市,通过证券市场融资解决发展资金,同时建立连锁超市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现代商业企业形象,建立专家化和职业化的经营管理队伍,全面提升中国连锁超市公司的竞争力,具有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投资主体多元化 超级市场因其较低的壁垒和独特的时空优势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投资主体结构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旧体制下一统天下的国有商业进入超市,外资、私营等经济也大规模涌入超市领域,使连锁超市市场充满活力和生气。随着我国零售业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和私营的超市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流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到位和经营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化,多种所有制结构、多种经济成分的超市公司将诞生,各种所有制超市经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