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2007-2008年中部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08/4/14  [访问本页PC版]

    (一)面临的新机遇

    1.国际国内经济继续处于扩张阶段从国际看,全球经济继续处于扩张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全球经济2007~2008年增长预计将分别达到5.2%、4.8%左右,世界经济将连续6年增速超过4%。从国内看,宏观经济仍处于新一轮增长期的上升阶段,从经济周期看,支撑这一轮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因素没有发生变化,尤其是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快速升级,将继续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国内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提高利用外资和开放水平、促进能源原材料产业加速扩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2.宏观政策总体有利于中部地区加快发展

    2008年,在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中央将更加重视民生问题,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等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部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农业人口比重大,社会事业发展欠账多,将会争取到国家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不仅可以促进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也为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同时,中部崛起政策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部地区“3个基地、1个枢纽”在全国的地位。宏观调控政策继续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主调,继续实行区别对待的调控策略。不管是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还是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部地区都将成为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区域,而且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这也是今后中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最大机遇。

    3.产业资本继续加速向中部地区转移

    从国际看,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国际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这一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且产业的结构层次将明显提高,今后将主要集中在加工业、新兴工业、高附加值工业和服务业。同时,国际产业组团式、产业链整体转移正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从国内看,随着东部沿海生产要素成本和综合商务成本的逐渐走高,国内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进程明显加快。当前转移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今后转移产业的层次将进一步提高,汽车及零部件、家电、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将逐步成为转移的重点。中部地区凭借要素供给充裕、综合成本相对较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区位条件优越等诸多有利条件,将继续成为发达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的首选地区和重要基地。而且,在外资外贸政策方面,国家将逐步引导和促进加工贸易向中部地区转移,引导国际资本流向中部地区和重点产业,着力提高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