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广交会变中求新

  2008/4/29  [访问本页PC版]

      上海交易团秘书长蒋雪根认为,展位数量的增加,还能从一定程度上抑制倒卖摊位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展会秩序的维护。

      对于缩短展出时间,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符合国际展会的展期在3~5天的一般规律。同时,时间短了,也减少了采购商比较压价的机会,对参展企业的成交有利。

      “广交会要不断适应国际展览业的专业化潮流,努力解决现有规模仍然不能满足中外企业参展需求的突出矛盾,通过拆分三期,适度扩大规模,广交会的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使更多的企业获得参展机会。”对于此次广交会的变革缘由,广交会副主任、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王俊文如是表示。他同时指出,进口展区也将适当扩容,更多满足国外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需求。

      在展馆的安排方面,之前两馆并行,给穿梭期间的参展商和采购商都带来了不便。而流花展馆自1974年春启用至今,虽几经改造,但相关设施过于陈旧,已无法适应广交会的发展需求。第104届广交会开幕前,琶洲展馆的a、b、c区将全部投入使用,为与会展客商提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服务设施,提高采购效率。

      博弈变革中总有博弈,在赞成的主音之外,也存在另外一种声音:参展企业数的增加会否影响展会的整体水准?对于跨期参展各方必定要增加的成本会否影响到会意愿?每段展期缩短了一天,如何确保参展效果不打折?

      但更多的忧虑还是聚焦在采购商的环节上。没有客商,洽谈交易也就无从谈起,对于交易会而言,任何可能影响采购商到会的负面因素都将是致命性的。

      王俊文也坦言,与2002年第91届一期分两期类似,对采购商可能造成的影响也是改革方案确定过程中最让人担忧的问题之一。“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采购商最终还是在交易会两期运行后达到了理想的程度。”王俊文表示,此次改革将充分吸取过往经验,外贸中心将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投入,加强软件服务和境外宣传营销力度,利用各种渠道和网络广邀采购商到会。

      “展期和商品展区的调整,不会对广交会的参展、洽谈情况产生大的负面影响。”陈泽星明确表示,交易会的魅力和生存的关键在于产品的竞争力,调整会增加跨期参展人员的费用支出,但这还不足以动摇企业参展和采购商的到会意愿。组办方在本期交易会结束之前就对外发布改革方案,也是希望给与各方充足的准备时间。

      对于参展企业的整体素质把控,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文仲亮强调,改革后参展企业会增加,但对于参展企业的门槛要求不会降低。同时,展位扩大,组办方也会重点考虑已参展企业对于增加摊位的需求。在组办方的引导下,参展企业的质量会不断提升。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