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交会变中求新2008/4/29 [访问本页PC版]根据改革方案,广交会按采购目标和展品用途重新细化设置了展区,如服装就细分为男女装、童装、内衣、运动与休闲服等,展区总数将增加到50个。三期产品设置充分考虑了产品关联度的最大化,这种贴合海外采购商习惯和国际展会的通常做法,不仅提高了广交会的专业化水平,也得到了采购商的认同。 采访中,美国生牌公司高级采购经理崔艾文告诉记者,细分后的专业展区将更有利于采购商方便地找到需要的产品。“我们是专门采购陶瓷制品的,有了更加细分的展台,原来6天的采购期可以压缩到一半。” 但相应地,不少参展商也担心,细化后的展区分布会让企业丧失一部分潜在客流。对此,陈泽星希望各参展商调整好心态,与其抱怨,还不如下气力在产品的研发上,在一个平台上竞技,考验的就是企业实力和产品的真功夫,“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才会是最后的赢家。” 对于地方交易团工作量和费用开支都必将增加的问题,陈泽星也并不担心,“比起能给企业带来的实效,多花一些精力和费用也是值得的。”另外,加强内部管理,也能减少费用。近年来,北京团的参展企业数有了大幅增加,但在参展人数规模增加了10倍的同时,交易团的管理人员仍保持在10人左右,并都顺利完成了参展任务。 保障广交会的改革一直是积极、稳妥、慎重的。此次看似简单的展馆和展期的调整方案,从酝酿、调研、论证到最后确定,却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 文仲亮告诉记者,从2007年5月开始,改革小组就开始了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反复论证的过程。“直到本届展会的上半期,都还在听取各方意见。”征求意见的范围广泛涉及商务部的各相关司局,地方交易团、商协会、参展企业和未参展企业、境外采购商、专家学者等群体。为了更广泛地收集相关意见建议,问卷、座谈会、现场访问、电子邮件等多种手段也齐齐上阵。 在针对采购商的调研中,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4万户采购商成为问卷调查的对象,最终回收了140个国家和地区的2700份有效答卷,71.7%的受访者赞成三期的设置。持赞成意见的采购商认为,展览专业化是国际大趋势,三期的分类更专业、更容易寻找产品,同时规模更大、选择更多。同时,问卷调查中,赞成三期变革的参展商比例也达到了7成。 改革后,无疑对广交会组办方、商会、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的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的时间长了,来的人会更多,情况相对也会更为复杂。对参展安全、摊位管理、知识产权维护等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据了解,外贸中心内部已经开始调整,以确保改革后的交易会的顺利进行。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