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20%企业倒闭”传闻背后的真相2008/5/22 [访问本页PC版]周德文认为,这个统计工作中的素材,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他的观点,说明我市不少中小企业目前确实面临危机,“一般来说,企业只有走投无路才会倒闭,一些选择停工或半停工的企业正处于煎熬状态。” 传闻背后的生存危机 事实上,在“20%倒闭”的传闻来临前后,我市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征兆,或多或少已经显现出来。 来自有关方面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市有超过20%的打火机企业没有销售记录。近年来,打火机行业企业数量以每年30%的速度递减,目前已从一年前的六百家左右锐减到现在的不到一百家。 市烟具协会会长周大虎对此忧心忡忡:“温州的打火机企业在一年的时间里倒闭了八九成,年初以来,还在生产的大概有三五十家,还有三五十家在硬撑着。”看着身边曾经的同行一个个相继倒下,作为我市打火机行业领军人物的周大虎心情颇为沉重。 市鞋革行业协会《2008年第一季度鞋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我市制鞋企业年初以来倒闭转产的企业有70多家。据协会内部人士透露,原本利润微薄的鞋企面临严峻的价格战,导致一些中小企业选择退出,鞋企从2003年的5000家,降至今年的2600家。一些企业转移到四川、福建甚至东南亚和俄罗斯一些企业将资本转移到房地产、矿场或者股市,退出制鞋业还有一些中小企业抵制风险能力较弱,干脆选择停工。 温州市鞋业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一家鞋企负责装配,所用的鞋跟、鞋底、鞋皮、鞋革、鞋机、附件都有数十家企业与之相配套,70多家停工转型的鞋企,将在整个产业链里产生放大效应。 市华祥光学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寅勇从事眼镜生产已有11年时间,他说,“产品利润越来越低,再加上资金回笼周期较长,如果采取停工,把生产资金放在银行里赚利息还合算些,但停工又不行,因为企业不转就会‘生锈’。”他的公司在全市眼镜行业属于中等水平,规模小些的企业日子更难过。 “不生产等死,生产早死。”瓯海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鞋厂老板这样认为,他说,目前正采取减产方式维持订单,等待形势好转。而当地一位鞋厂老板则忍痛关闭了企业:“在这个形势下,如果继续硬撑下去,搞不好会把老本都卷进去。” 在龙湾蒲州一带,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备感压力,一些企业招不到工人无法开工一些企业开了工却再也接不到订单。以前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在一夜之间似乎彻底丧失,曾经红红火火的制造企业,现在的日子显得越来越难过。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