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20%企业倒闭”传闻背后的真相2008/5/22 [访问本页PC版]减产停工的原因何在 “成本高,利润低,是所有鞋企面临的生存压力。”市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说,特别是外销型企业,腹背受压,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高进低出”的压力。 “现在就连铁钉的价格也在上涨,每双鞋的利润只有0.6%左右。”市潘桥康泰皮鞋厂董事长黄加乐说,在瓯海区潘桥一带,内销鞋比外销鞋日子稍微好过些,再这样下去,不知会有多少家鞋厂关门。 打火机行业同样如此。在过去一年中,我市打火机企业锐减,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去年打火机的主要原材料锌、镍、白金、铜等价格大涨,原来的铜价是每吨2万元,现在涨到了8万元锌价从原来的每吨8000多元涨到了4万元。 我市服装行业一家以出口为主的企业表示,去年由于人民币升值,仅此一项,企业利润就减少了140万元。林寅勇说,人民币“破7”后,他已拒绝了以美元为结算单位的外贸订单,否则生产就意味着亏本。 “有些企业关门不是因为倒闭,我们有位理事有三家企业,今年合并为一家了,这能说是倒闭了两家吗?”瓯海区服装协会秘书长苏立玲说,“他们只是暂时的停工,下半年也有可能复工。”苏立玲表示,上半年是生产淡季,服装企业的三分之二以上订单都在下半年,每年的上半年,都会有很多小企业停工,还有一些企业主,因为以前批地和税收的关系,成立了好几家企业,现在运作成本上升后,开始收缩规模。 据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一项测算,《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后,企业的成本增加了15%~20%左右。这也成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中突如其来的主要压力。 周德文认为,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因为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国内外消费市场疲软、土地价格飞涨、人民币升值等原因,企业面临多重挤压,但在低价格、低成本的市场竞争游戏规则下,谁提高终端产品价格就意味着谁被率先淘汰。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在这场危机面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危机面前的应对之策 在危机和困难面前,是迎接挑战、知难而进,还是怨天尤人、畏缩不前?经过市场经济大风大浪锤炼的“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果断采取了前一种战略。 在日前举办的温州企业发展论坛上,面对在场的温州市150来位中小企业负责人,清华大学教授周云对症下药,讲述“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企业成本控制”。他说,要发展首先要学会生存,目前企业应当采取的三大战略决策是:产业升级、成本降低和供应链整合。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