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中国为什么30年出不了世界级企业家?

  2008/5/5  [访问本页PC版]

    ●差距三:缺少企业幸福感

    许多中国企业家的幸福感更多是建立在社会名利和行政地位上,或者是建立在下属对他的崇拜感上。而世界级商业领袖更多的幸福感来源于企业经营成就,所以类似于洛克菲勒等家族企业往往寿命很长,传承数代人而长盛不衰。

    差距源于商业文化根基

    之所以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还未有登顶者,之所以我们距离顶峰存在着现有的差距,最根本的问题来自于中国社会发展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商业文化根基。因为,企业是国家或者民族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缩影,是不可能偏离整体大环境的。

    公司健康发展有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和平的社会,一个是良好的法制环境,这样才能遵循基本的商业规则。尽管中国历史上有过商业的繁荣,但严格来讲,中国企业的发展也就经历了改革开放的30年,因此和国外优秀企业相比存在差距就很正常。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家都有可继承的商业形态的主流文化遗产,而中国企业家先天就缺乏这份遗产。中国企业向世界靠拢的过程是一个还历史账的过程,是补课和追赶的过程。

    表面上看,我们与世界卓越企业和企业家的差距是经营管理水平上的差异,是战略规划、组织形态、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等各方面的差距,其实本质上的差距是商业文化的相对落后,是人的思维意识还未能摆脱长久以来的小农经济形态的影响。

    这种商业文化的先天不足,表现在战略思想上,就是中国企业喜欢做大,喜欢做外在的扩张,喜欢追逐机会。中国企业家骨子里有一种不安全感,因为在小农经济下是人没有安全感的,深受生存环境不确定性的困惑。中国的企业家有两极,一极是全力把企业做大,通过外在规模来获得个人的安全感一极是到达一定层面后进行自我修炼,修习佛法、国学等等,本质上还是缓解不安全的内心状态。

    商业文化不足表现在企业治理结构上,就是中国企业大都是“人治”型家长制的组织形态。这是因为历史上中国的商业组织都是家长制结构模式,不仅企业家容易偏好当家长,员工在内心深处也难于摆脱对一个大家长的渴望与敬仰。

    从营销系统来看,中国企业的营销系统同样深受商业文化先天不足的影响,利用人性的弱点,利用消费者骨子里的不独立因子,先从意志上将消费者弄晕,然后令其服从,这是一种农业文化下的运动式模式。在具体操作手法上农业文化的影子随处可见,三株的人海战术、脑白金的广告轰炸、恐吓型广告大行其道、送礼型广告借助人情关系需求……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