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价下半年有望降至100美元2008/7/28 [访问本页PC版]专家认为,一旦油价下跌趋势确立,各国央行会选择松动自己的货币政策,为拯救经济颓势出一把力。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不再面临防通胀还是防衰退的两难选择。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7月初也指出,下半年是中国经济的关键期,该调整的政策就要调整,以免重蹈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货紧缩的覆辙。 成品油价应早“接轨” 尽管如此,油价下跌留给我国宏观调控的时间可能不会太长。专家认为,应该抓住下半年油价下跌的难得机遇,尽快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促进工业结构调整。 朱茵指出,由于各国生活模式、发展模式未发生实质性变化,需求难以有效回落,油价长期趋势仍将上涨。 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增长上未实现“脱钩”,在生活方式上却进一步“挂钩”。对石油燃料的渴求成为新兴市场国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消费升级的前提。 同时,在全球化的旗帜下,高能耗产业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这些国家能源利用的低成本、低效率又刺激能源需求大幅上升,弥补了发达国家节能努力带来的需求下降。 在这两项因素影响下,全球石油消费结构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变化。经合组织的消费持续下降,而新兴市场国家消费则持续上升。根据英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的数据,2007年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的石油日需求量下降了39万桶,创二十多年之最,非经合组织国家的日需求量却上升140万桶,且还在继续上升。 朱茵指出,鉴于中国需求上升占新增需求的50%,判断石油需求是否下降的更简单办法是在自己周围进行一项调查。看看因油价上升而减少驾车的人有多少,推迟买车的人占比几何,周围工厂的出货量到底有没有减少,当然还要看看新开工工地增加了多少施工机械。 但是朱茵指出,“就我看到情况,需求似乎并未出现明显减少。” 此外,原油作为供给掌握在垄断集团手中的不可再生资源,无疑依然对投机资金具有最强的吸引力。 因此朱茵认为,当空头的情绪化宣泄完成后,投资者以中性立场再次评估市场时,他们会发现供求紧张仍是主旋律,前期的暴跌不过是一个驿站。 专家也指出,如果在有限的油价下跌通道内,中国不能完成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改变当前高耗能、搞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当国际油价再次上涨时,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尴尬的境地。 欧佩克主席认为油价可能降至每桶70到80美元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