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帆陶瓷视界 2008/8/15 [访问本页PC版]在鲍杰军的《中国智式》里,开篇就提到了陈帆。“我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时候,他是我的答辩老师。在后来的工作中,更是经常和他交往。”鲍杰军说,陈帆对事业的执著对他影响 深远。“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一点就是对行业的一种责任感,不仅仅为个人,更是为行业。我写《中国智式》也是受他的感染。” 几经波折欲改变编写计划 自从定好框架之后,陈帆又没日没夜地投入到了该书的筹备工作中。但是,做这本书不是想做就做的,里面因牵扯到了诸多利益而让他举步维艰。“这里遇到了很多问题,关系到很多名和利。“这本书由哪个单位主编?是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还是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还是两个部门同时担任,很难定夺。”陈帆表示,几百万资金问题和一百来个专家学者问题,他一个人完全可以搞定,最难搞定的就是不知道该让谁来坐阵。因为这两个部门既有合作,又有竞争。 华南理工大学一位教授告诉记者,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人提出将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合并在一起,但是因为部门利益,双方不肯罢休,最后还是老样子,一个陶瓷行业,两个协会领导。“这是很怪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只有在中国才会出现。” 当记者问陈帆,为何不以自己的名义主编时,他说,这是公共的资源,不能占为己有,不是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必须要让众多人士参与进来,形成行业的权威。“这本书像辞海一样,一个定论就会影响几代人,不是写小说可以天马行空,写这个必须要权威。” 然而,经过两年来的辛苦奔波,陈帆正逐渐对组织编写该书失去信心时,“北京一个企业的总工程师一句话打动了我,他说你不如自己拉起大旗自己编写,可能还快一些,还好一些。因为你要单位支持这本书,就表示单位同时要支持你的观点。如果个人来搞,就可以很自由。” 陈帆表示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计划,但是他相信这本书在他“有生之年,一定会出来。” “为什么全国陶瓷界都认得我,因为他们读的教材是我主编的,他们用的机器没有一件不是我经手的。” 教书育人培养行业英才 1958年开始,陈帆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为中国陶瓷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1976年文化大革命之后,他又在佛山创办了721电大。“前几年,在公司担任厂长、车间主任、管理层80%都是我培养出来的。”陈帆告诉记者,为了让自己的理论能够用到实际,文化大革命之后,他就将事业转到佛山,直接面对企业。“我办了3届,每届3年,办了10多年。”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