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产业调整 陶瓷企业面临生死抉择

  2008/8/12  [访问本页PC版]

    回首上半年的经济走势,产业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尤其是处于产业价值链末端的制造业,生存的困境越来越显现。在佛山,至少有上千家玩具厂、制鞋厂关门停产,而陶瓷企业同样是命运多舛,步履维艰,近三分之二的企业被政府以“产业整治”的名义上了限期关门的“黑名单”。翻阅上半年的几家行业报纸,“产业整治”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市政府、区政府、镇政府、村委会层层频繁地召开陶瓷产业专项整治工作会议,要求企业签定限期整改责任书,诸多曾经风光一时的企业,在政府产业政治的浪潮中停窑关门,人去厂空。面对政府愈念愈紧的“紧箍咒”,石湾一位多年拼搏在佛山陶瓷界的企业家在关门令即将到期之际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时,禁不住潸然泪下,哽咽无语。

    7月24日,马云在写给阿里巴巴集团员工的公开信中写道:“我们对全球经济基本判断是经济将会出现较大问题,我的看法是,整个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内很多企业生存将面临极大挑战。接下来冬天会比大家想象的更长!更寒冷!更复杂!”无独有偶,在本周二佛山举行的制造业破局之道专题演讲中,素有“郎旋风”之称的郎咸平再次放言“制造业目前只是秋天,真正的冬天也快到来了”。

    是“冬天”早已来临,还是刚刚开始?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但”冬天“的寒意则毋须置疑。

    货币从紧 现金流成陶企生死线

    材料上涨、利润下滑,使企业的现金流出现极度紧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供应商告诉记者,与南庄一家大型陶瓷企业合作了5年多,虽然这家企业结算周期较长,但信誉一直很好,说好了什么时候付款,绝不拖欠,然而,今年以来却出现了首次拖欠,本该按期收到的一笔货款,只收到了一部分,这种状况超出了这位供应商的预期,使他只能更加小心翼翼地控制风险。事实上,拖欠供应商货款的现象,在现金流异常短缺的当下,有愈演愈烈之势。供应商为了降低风险,对拖欠货款者只好以高价销售,此举更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了资金短缺带来的恶性循环当中。

    三水精博硅酸盐精细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恒青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西樵一家陶瓷企业,由于拖欠供应商货款严重,大部分原材料的购进价都比现金购进价要高许多,经粗略估算,一年下来仅原材料采购多支付的费用就达数千万元,远远超出企业的利润。

    利润摊薄是导致企业现金短缺的最主要因素。一家化工陶瓷企业的老板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虽然公司的销售状况经过各种努力,基本上保持了去年的水平,但由于各种材料大幅度涨价,企业利润非常之薄,资金常常周转不过来。而一些原材料则是一天一个价,有时拿着现金你都买不到,企业经营的困境可想而知。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