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陶业高库存下三大困境2012/10/28 [访问本页PC版]【 www.FsTaoci.Com 】 一:价格战vs高库存 可以说,高库存成就了价格战,价格战也成就了高库存。二者相互催生出的恶性轮回让中国陶业在不健康的发展道路上一去难复返。中国陶业第一大罪状:“重视销售,漠视管理”。 价格战的两种模式 站在从业者的角度来看,价格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面向经销商的价格战,将利润空间让给经销商,降低产品的经销商价格,这是企业通常在招商前期用来吸引经销商的基本手段之一。而这种行为一旦开始,往往就成为了一个常态行为。因为这些以价格作为招商手段的企业,其经销商也视价格为生命,一旦开了头,以后企业也很难转型来拉高产品价格。陶瓷行业很少有低开高走的成功案例。第二种是针对市场的价格战,这种价格战往往是企业与经销商联合策划的行为,也就是企业与经销商共同拿出利润空间来降低产品市场价格,从而在短时间内拉动部份产品的销售额,但这种的价格战如果被常态化之后,最终的结果就是失去企业本身在市场上的地位,并且,想重新回到原来的定位需要的成本与代价远远大于在价格战期间所获得利益。 价格战与高库存共同存在的原因 企业库存压力而引发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一种必然。 站在价格战的角度上说,由于产销不平衡,库存暴涨,企业不得不采用降价销售来消化库存产品。站在库存角度上来说,库存压力的产生在某些企业而言,是其自身定位造成的。他们一开始便确立了以大规模走量为主的思路。也就是说,这些企业一开始就做好了打价格战的准备。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品牌定位之高低,均不能以规模之大小作为基调来论。销售渠道的不完美,经销商群体的混乱或实力不足,导致哪怕再低的价格也无法拉动其市场份额。 价格战可尽量避免 价格战泛滥的局面是企业自身经营意识不全面,缺乏战略思路的结果。无论企业如何定位市场角度与品牌形象,首先必须有一个健康的立场,如果一开始便是急功近利,赚快钱、买快货、走产量、求模式的话,如今的结果永远是必然的。再低的定位也需要理性的规划。其实低定位产品不一定没有利润,如果能够在品牌推广、企业管理、产品结构、终端建设标准级别上做足成本化管理,一样可以有可观的利润。 二:多品牌vs高库存 多品牌模式是中国陶企恶性库存化的最痛根源之一。多数企业的多品 牌策略只是野蛮的复制和生长。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