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日用陶瓷的应用2012/11/17 [访问本页PC版]日用瓷中的香炉造型多样,规格不一,明代有竹节炉、双龙耳炉、鼎式炉、三足炉等造型,清代则多为釉下青花小香炉。花瓶、烛台、油灯、瓷罐造型多种多样,没有一定格式限制。棺垫皆为圆形,胎体极厚,状如无足覆碗,有光体和配雕鼓钉装饰两种,作垫高棺木,使底部不触上之用。这类瓷制明器,造型小巧独特。德化陶瓷博物馆收藏有明代正德白瓷,嘉靖和隆武年间的象牙白和奶油白墓志铭各一方,以及棺垫等墓葬出土器物。 日用器皿又可分为日用饮食器和文房雅玩。这一类型产量不大,但也很讲究艺术效果。如盘洗器,往往模拟荷叶的叶子形状,制作时将不规则的弧形叶边缘自然卷起,叶脉由中心向边缘延伸,形成瓜棱状的底足,有时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或从叶面盘起或从底部外伸,形体上追求自然简朴的曲线美,加上原材料的单纯质地感,愈发显示出别致的风韵。 日用瓷中的文房雅玩瓷制文具是德化瓷器的传统产品,主要有砚台、笔筒、笔架、笔洗、水注、镇纸、印章、印盒等。德化窑的文房雅玩取材十分广泛,既有狮、象、鹿、猴子、兔、牛、马、羊等走兽,鸡、鸭等禽类,以及鲤鱼、龟,传说中的龙、麒麟等等;还有桃、花生、佛手瓜等果蔬,琳琅满目,造型多写意概括,形简而富于雅趣,令人爱不释于。如明代的“象牙白”通花笔筒、浮雕笔筒,清代的博山砚台,别致美观,高雅独特,集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 日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德化的瓷印章,德化瓷印章千姿百态,多以模刑制造,其形态丰要有方形人物印章、圆形狮子印章、方形狮了印章、九虬龙盘绕图章、莹白双獾方印、蟠虎钮印章和坐猴、玉兔钮印章等。而铭文内容多为文人墨客所用,如私章和闲章,还有一部分和通信有关,像“护封”、“水封”、“堇封”之类,以及有关信件或包裹的印章。据加拿大斯科特·福斯特研究,英国达勒姆东方博物馆、爱丁堡苏格兰国家博物馆、伦敦珀西瓦尔·戴维基金会、伦敦大英博物馆,爱尔兰都柏林国家博物馆、贝尔法斯特北爱尔兰博物馆以及阿尼克城堡等都藏有德化瓷印章。 日用瓷中的瓷箫笛箫笛,原为竹制品,分别是南音中的直吹、横吹乐器。以瓷仿竹制作瓷箫瓷笛,是德化瓷上的一项特艺作品。明代,德化的瓷箫、瓷笛已著名于世,其造型美观,式样优雅,犹如白玉雕制,声调亦胜过竹制箫笛,而且不因气候干湿变化产牛音调变化。北京博物院和日本的箱根神社珍藏有德化明代的瓷箫、瓷笛。清初陆廷灿《南村随笔》云:“德化瓷箫,色莹白,式亦精好,但累百枝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声凄朗,远出竹上,不意云梦柯亭之外,有此异种。”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