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卖场高租金倒逼家居流通渠道革命

  2012/11/25  [访问本页PC版]

    租赁式卖场的盈利模式,目前来看仍然是很好的一种商业模式,已经成熟的家电行业依然保留着这种模式。苏宁、国美都是靠这样的模式得以扩张,国美电器甚至把这种模式做成了融资平台,可见这种建好卖场就等收钱的模式仍令很多行业趋之若鹜。

    然而已经离国美而去的塬总裁陈晓对这种模式心存芥蒂,一层层的费用累加导致了产品价格的虚高,经销商无利可图,这与真正良好的商业模式中给商品以合理的加价空间相去甚远。

    正是由于投资回报率非常高,很多卖场选择了这种业态。按现在的收费标准,一般家居卖场投资回报周期约为5~7年,而鼎盛时期的租赁式家居卖场回报周期都在5年以内。这让很多卖场老板几年之间成为了千万、亿万富翁。以河北香河家居市场为例,很多老板就是靠塬来搭的大棚完成了原始积累,然后就是大面积的扩建投资。几年下来,香河家居卖场迅速发展至300万平方米,更有几家大的卖场还在进驻。

    狂热发展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危机。受2008年金融危机和房地产下滑的影响,家居商场近两年来日子突然变得不再好过,一些家居卖场开始出现大量空置档位,家居经销商变得谨小慎微,行业巨头开始依托资本的力量四处扩张并开始下沉。他们还会采用一种与厂家、经销商捆绑式扩张的模式将资源进行绑定。这种做法一方面给无意扩张的小家居经销商们带来了更重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给产能过剩背景下的家居卖场格局带来了洗牌的可能。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租赁式家居卖场历经20年的暴利发展期后,进入了一个调整和洗牌阶段,卖场的品牌时代和新盈利模式的拐点已经来临。

    “高租金”成商户之殇

    家居卖场的租金对于经销商而言到底有多大压力?

    一位家居经销商坦言,几千平方米的租赁面积每天的租金为三万元,但实际情况是每天的销售额都不够三万元,这家经销商最终选择了压缩经营面积。

    尽管大家都知道家居生意难做,但还是有前仆后继的经销商冲上来,其原因有二。一是国内家居生产企业数量多,高达6万家。这些生产厂家需要有这么一次亲身经历后才知道在这样的平台上表演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二是很多家居产品的销售就是靠这些卖场来完成的。如果经销商赚不到钱,厂家为了维护好自己的渠道,就要把价格放到更低,甚至是出厂价也可以卖,因为这个渠道必不可少。

    从去年以来,一些厂家开始从各地大型家居市场撤店,原因一方面是销售量呈下滑态势,另一方面居高不下的租金占用越来越多的成本。即使在较好的家居卖场,按目前租金来算也是亏损,这让厂家不得不采取“壮士断腕”的措施来应对。去年以来,针对众多经销商的经营压力,一些家居卖场开始降租,以求稳定现有的经销商,避免引发更大的撤店潮。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