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鉴别力,换个角度看和氏璧

  2012/12/23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 罗 杰

    网络大行其道的今天,平面媒体们仿佛命悬一线。作为一个媒体人,我亦常和人交流一些对于报纸未来的看法,在微博上,我曾这样回复一个朋友:“报纸不死,在于鉴别力、鉴定力、鉴赏力!居高顺风者,天籁清音者,见危疾呼者,趣味横生者,听者安能不悦?”

    鉴别力还值得专门来说吗?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好好色,恶恶臭”是人之天性,饿了好吃饭渴了要喝水,只要不被人欺骗,谁没有鉴别能力?

    倘若是这样想,您可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应该都还记得和氏璧的故事:忠心事主的琢玉能手卞和,两度欲献上绝世佳宝给楚王,但都因为璞玉未琢君主不明就里,被砍去了双腿。而几千年后的今天,玉、翡翠、玛瑙的矿石交易方式,也依然是沿袭多年的“赌玉”——以重金买卖可能含玉的矿石,成交以后,一刀下去,有可能出现成色极好的翡翠,买家由此暴富。或者是一文不值的石料,买家血本无归。

    对于赌玉的人来说,赌的正是他们的鉴别力和运气。在和氏璧的故事中,卞和的错误就在于,他将君王视为全知全能的神,因此直接便以荒料的形状献上。但鉴别玉石,需要专门的知识,还需要一些直觉的感悟,这已经超越了君王的专业范畴。他由此而受刑,与其说是君王的昏庸,不如说是他自己的推广策略存在严重的失误。

    至于卞和连天痛苦泣血,侥幸给自己赢得机会,从而证明和氏璧物有所值,这其实已经是最下策的做法——他不是依靠自己的专业能力来证明,而是凭借悲情营销而达到目的——这中间,走了多少弯路?

    故事最为吊诡的地方在于,几乎所有的人都忽视了一个最关键的人物(或者说是职务),玉工。卞和的凄惨遭遇,不能将所有的原因都推到厉王和武王身上,作为诸侯,他们都有聘请专业的高级人才。负责鉴别玉石,负责琢磨玉器的,就是玉工。正是来自于玉工的“专业”鉴定,才将卞和几乎置之于死地,每次只砍他一条腿,领导们已经算是法外开恩了。

    拿陶瓷卫浴企业来说,所有的企业家首先应该好好静下心来考量一下,你究竟是想做出和氏璧那样举世仰望的珍宝,还是只想做出可供孩童弄璋的器物?在你的企业体系里面,推崇的是卞和那样敢于去发现未来巨大发展机遇,并坚持实践和主张不动摇的非常规人才?还是推崇跟玉工一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了害怕承担责任不敢创新求变,甚至否定他人探索路径的专家学者?

    作为一个领导者,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务,作出许多决定。但由于涉及面过广,也无法做到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特别是在专业领域,必须要依靠业务素质过硬的人来辅助管理。作为君王,不会鉴别玉石,这个无可厚非。但是不会鉴别使用玉工,则是重大的失误。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