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鉴别力,换个角度看和氏璧

  2012/12/23  [访问本页PC版]

    怎样用人,特别是怎样用准人,学问极深。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旗下门人众多,其选人用人颇有见地,更是著述《冰鉴》一书,讲述自己“看透人之后再用人”的方法。

    为什么卞和被砍了一条腿后,他还是选择呈献璞玉状态的和氏璧,而没有痛定思痛,将玉石加工后再献给君王呢?容我武断地推论,极有可能是因为他仅具备鉴别能力,鉴定能力还不足够精深。

    换句话说,卞和仅知道璞玉里面有稀世珍宝,但是他无法断定出这玉的具体形状、质地,以及如何加工处理。从这一点来说,鉴别力就是商机的发现力,而鉴定力就是商机的把握力,就是直接的生产力。

    我们再来重温一个现代的故事。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客户的订单快把福特公司销售处的办公室塞满了。有一天,一台最关键的电机出了毛病,导致整个车间都不能正常运转,所有的流水线也被迫停了下来。公司调来大批检修工人反复检修,又请了许多专家来察看,可怎么也找不到问题出在哪。最后,有人请来了著名的物理学家、电机专家斯坦门茨。他仔细检查了电机,然后用粉笔在电机外壳画了一条线,对工作人员说:“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令人惊异的是,故障竟然立刻排除了!

    事后,斯坦门茨开价报酬1万美元,要知道,当时福特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和优秀的工程师,月薪也才5美元!这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员100多年的收入总和!当所有人大惑不解的时候,斯坦门茨列出了明细: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

    其实,类似的故事也一再在陶瓷行业中上演。特别是瓷砖类产品,无论是多精美的图案,多细腻的质感,一向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年之后便沉寂在众多的跟随者、模仿者、抄袭者手里。大家都振振有词,“其实我们也一直在做相关研发,只是没有他推得早而已啦。”

    此言或许不虚,但道理每个人其实也懂:陶瓷产品在技术上并不能构成太多壁垒,它毕竟不是高精尖的前沿产品,只要有人做出来,按葫芦画瓢并不是多大的难事——画线大家都会,只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在哪里画线而已。更要命的,是我们自己貌似强有力的逻辑,凉了所有天才的心:“画一条线就要1万?不给!念你画线很辛苦的份上,给你5块,爱要不要。大不了你把这条线擦干净,我自己重新画过!”

    好吧,这就是生活最有趣的地方:明明打开石头就可以看到玉,非得要换了两个领导,断了两条腿才行。明明画一条线就可以说清楚的问题,非得要弄一篇长篇报告,复杂的示意图才行。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