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当代陶瓷天价背后的隐与忧

  2013/2/12  [访问本页PC版]

    客观而言,当代陶瓷艺术价格上涨,一方面是实际收藏需求的刺激,富裕阶层对精神消费需求的增加使得当代陶瓷艺术价值得到认可。其实,投资资本的驱动才是价格上涨的主因。这部分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后,从大师作品入手,导致大师作因供不应求而价格上升。另一方面一些高价的产生是因为炒家手上有囤积的作品,需要提升整体价格再出手。

    业内很多专家均表示,当代陶瓷艺术的拍卖价格呈现的是一个高价位的市场,没有客观反映市场价值,拍场作价已成为行业的潜规则,泡沫太多,虚火太旺,包含炒家运作和击鼓传花等因素。因此,拍卖价格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现状。

    百花齐放vs鱼龙混杂

    总体而言,市场上流通的当代陶瓷艺术大致有三类:一是具有学院背景的创作者(常被称为“学院派”艺术家)作品。二是以师徒传授,注重传统工艺和表现的“传统派”艺术家的作品。第三是仿古瓷。

    宋宁颉介绍:“从市场层面来说,大家比较认可的是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传统陶瓷艺术经‘清三代’一脉相承,在之后发展出民国时期的文人瓷、‘珠山八友’的彩绘瓷,当代陶瓷工艺大师的作品延续这一脉络,迎合主流审美趋势。对于很多藏家和买家而言,这些作品表现出的精力和手上功夫都能看得见,因此大家较为认可。”相比而言,“学院派”艺术家了解国外当代陶艺发展状况,他们的作品创作基于过去陶瓷的工艺和文化,又注入当代元素,反映时代生活,具有未来的预见性,这部分作品的市场表现也不错,尤其是在北京、上海、香港、台北这些城市,受到具现代观念藏家的青睐。

    此外,仿古瓷具有客观存在的价值,是恢复传统工艺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古代瓷器生产工艺和技术的研究,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由于古代陶瓷精品存世极少,仿古瓷的出现满足了部分好古收藏家的需求和意愿,因此,也占据了不少市场。

    宋宁颉认为:“当代陶瓷处于一个天时地利的时期,正在进入一个全面复兴的阶段,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不同审美并存,创作不拘一格,时限不受局限、没有约束。形成老中青各个年龄层次的艺术家,学院、传统、仿古各行其道,也吸引了国外艺术家和书画家的关注和交流,推动了当代陶瓷的发展。”

    虽然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面临很好的时机,但陷于商业利益的纠葛,当代陶瓷艺术也处于鱼龙混杂的无序状态。一方面工艺美术大师的市场效应引发严重的误导,市场一味追求大师作品,盲目追捧大师名号,炒高作品价格,市场上甚至出现大师作品的仿品和赝品。另一方面,近年来申报评选大师的创作者人数也是逐年递增,名气价值胜过作品质量,陈陈相因的创作使得当代陶瓷艺术难以寻求突破。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