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佛山陶瓷是否需要重建制造环节?

南方日报  2013/3/25  [访问本页PC版]

    然而,陶博会就像一面镜子,其吸引力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佛山陶瓷区域影响力的变化。

    景德镇今年将举行第十届国际陶瓷博览会,这个历史影响力不输于佛山的陶瓷重镇,已经形成陶博会、陶瓷节的组合模式。而去年12月,《沈阳日报》一篇文章喊出“法库陶瓷开发区千亿产值呼之欲出”的声音,记者了解到,法库已经连续举办多年陶瓷博览交易会。

    拥有数百亿陶瓷产值的福建泉州,其陶瓷企业已经越来越反感到佛山参加陶博会。他们认为泉州也应该举办自己的陶博会,利用其带动力和辐射力,使之成为建陶产品和技术展示平台、营销平台、信息平台,带动陶瓷产业“二次创业”。

    “其他地方只要有三五家陶瓷企业,政府就搞大型的陶瓷节。”戴一民说,佛山 陶瓷制造环节迁走后,包装、物流也跟着走,贸易向全国分散的趋势很明显,买家并不需要非到佛山陶博会来。

    再次转型或成唯一出路

    佛山陶瓷是否需要重回制造?这或许是一个政府和业界都想弄清楚的问题。

    戴一民认为,佛山需要对陶瓷有一次重新准确认识,要重视制造。“总部经济只能看作是产业提升的一部分,但如果没有生产线来支撑,没有真正的制造业基地来支撑是不行的。生产环节迁走了,最终研发环节也会跟着走。”

    东鹏陶瓷董事长何新明认为,佛山应该保留部分陶瓷的生产环节。“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我们应该保留一点制造的环节在这里,不然别人来参观,连一个做陶瓷的地方都没有。”

    但广东社科院教授丁力认为, 随着营商成本的提高,佛山陶瓷再要回到过去的大规模生产已经不可能,这或许成为佛山一个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根据此次‘营改增’后我们的观察,现在的税收基本都在生产环节,不在消费环节,实际上陶瓷制造环节外迁对佛山的损失很大。”

    一个事实是,相比全国其他产区,佛山现存不少陶瓷生产线在技术、规模上存在明显差距,转型升级是绕不过去的坎,然而,企业是否有这个意愿?

    “现在大家都知道政府不提产业转移了,但现有的实体怎么转型?大家都还不敢想。”一家在佛山还有生产线的陶瓷企业人士坦承。

    他分析,目前大部分陶瓷企业的对外投资布局都已经完成,近两年甚至在讨论产能过剩,佛山产区提升意味着上更大、更新的生产线,与当前形势相矛盾。

    “从投资上考虑,投入一条抛光砖生产线要9000万元左右,万一政策有变怎么办?”该人士认为,目前佛山对陶瓷生产环节的态度还不明朗。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