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大师光环背后的景德镇陶瓷艺术:走下神坛

中国文化报  2013/9/23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近日,一场规模盛大的景德镇“陶瓷艺术100”实力榜评选活动落下帷幕,这次活动打破以往陶瓷艺术唯“大师”的评判标准,通过“抛开职称、不管头衔,只看作品”的公开评审方式,以作品本身和艺术性为标准,审视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在大师光环逐渐淡去之后,景德镇陶瓷艺术又将呈现怎样的面貌?如何让当代陶瓷艺术的消费和收藏回归艺术,回归文化?

    走下神坛的“大师”名号

    过去几年,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相继在拍卖市场上出现最高拍卖纪录,名家、大师作品成为市场抢手货,许多陶瓷艺术经销商也一味追逐工艺大师的作品,盲目追捧导致一时热度骤升,也使得大师陶瓷价格泡沫加大。然而,在最近两年,艺术品市场面临调整,以此价格作为参考的一级市场却“生意难做”,很多大师的作品面临滞销。

    大师评级机制直接影响市场价格参考,也导致大师评选热度不减。虽然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已经饱受诟病,但想要跻身大师之列的陶瓷艺术家仍旧不可胜数。据了解,仅2012年,申报参加第六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的人员就达160人。而不同机构评选出的各类陶瓷美术工艺师多如牛毛,且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据业内人士介绍,景德镇陶瓷大师名号不仅有“市级”“省级”“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还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大师”等等。有人形容,景德镇陶瓷大师“满街跑”,而真正能够自成一家,具有大师级水准的艺术家少之又少。

    景德镇“陶瓷艺术100”实力榜评选活动承办方——荣会艺术中心负责人宋宁颉表示:“很多陶瓷艺术家不是为艺术而创作,而是为‘大师’这个称号,这样就出问题了,这个称号不是代表一切的。”在他看来,在大师光环和市场追捧双重推动下,艺术创作不进反退,这也是景德镇陶瓷艺术乱象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在已有大师中,很多艺术家长期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作品风格雷同,更谈不上创新。此外,景德镇陶瓷大师作品没有合理的定价系统,定价不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而是由艺术家自己定价。另外,大师作品也存在严重的代工代笔现象,正是这些恶习的积累,导致当下陶瓷“卖不动”。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大师名号逐渐走下神坛,大师职称的市场含金量越来越低,在越来越看重实际作品的艺术市场中,富于人文精神的艺术品将被市场认可,而那些夸大宣传、不切实际的炒作空间将越来越小,名气、职称的比重对一个作品而言,一定也会随之变小。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